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9.8°C-12.8°C
澳元 : 人民币=4.8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没有网络没有银行转账,古代是如何给全国官员发工资的

2021-11-2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没有网络没有银行转账,古代是如何给全国官员发工资的 - 1

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干活,每个月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领取工资的日子了,我们现在领取工资是相当的方便,公司直接打卡我们的银行卡里面马上就会出现工资,然后直接就可以去消费了。

更早的时候如果不方便拿工资,还可以通过邮政运送送到你的手上。现在的政府官员也是这样,打卡收发工资。那在没有工资卡,没有物流配送,古代那时候的官员们是怎样发放工资和领取工资的呢?很明显,古代官员发放工资和领取工资肯定没有我们现在那么方便,但是他们也有很多的方法和政策来实施这样庞大的工程。

毕竟官员能不能好好办事,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而能不能按时按量的发放工资,也决定着官员们的办事效率和办事速度。你以为工资就是钱吗?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现在我们的工资都是发钱,因为钱是一般等价物,可以兑换各种自己需要的东西。

没有网络没有银行转账,古代是如何给全国官员发工资的 - 2

但是在古代,因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比较低下,实际发钱的时候很少。有的朝代甚至还有发放类似代金券之类的东西。在混乱紧缩的年代,朝廷更是拿不出什么东西,有时候也会发放良田,让官员自给自足。但是无论发放什么,都是有朝廷严格的工资标准的。

汉朝的时候,官员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幸运,那时候官员俸禄就是粮食,还是一年一结,工资就是等价的,要是总只发放粮食也不是回事儿,毕竟还有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只吃粮食,没有其他的东西也是不行的。所以后来的俸禄就改换成了粮食和钱币各一半。也有时候发放布匹和棉絮这些东西的,但是都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等价值。兑换和买其实差距不大,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需要官员自行前来领取俸禄。

晋朝的时候官员就比较幸福了,已经可以一个月领取一次俸禄,毕竟一年也太长了,出个什么事情就太麻烦。

官员俸禄改成了一个月一发,但是领取上还是定时定点自行领取。但是在晋朝出现了一种新奇的发放俸禄的形式,就是用良田代替俸禄。官员可以取得田地的使用权,然后自己耕种,收获的东西全部归自己所有。

没有网络没有银行转账,古代是如何给全国官员发工资的 - 3

《唐六典》记载了“凡京官之禄,发京仓以给。”不管是京城,还是地方,都建有太仓。到了发放俸禄的日子,官员自行到点去领取就是了。这个时候的官员俸禄改成了每半年领取一次。只是晋朝采用了“占田制”,在原有俸禄的基础上,会多出发放田地这一流程。

俸禄种类没有太大的变化,两米布匹,但是由于纺织业的成熟发展也成为了一种硬通货,因此官员俸禄里面也有绢。

唐朝时候,在京城出现了一种工资送货上门的有趣服务。类似于现在的京东到家、达达之类的。在京城你如果怕麻烦,可以不去亲自去太仓领取俸禄,有专门的人可以给你把工资送到家门口,当然要给点小费,也有太仓员工为了讨好某官员而献殷勤的。和晋朝之前的俸禄领取方式不一样的是,此时还多了“工资条”,也就是俸禄碟文,上面罗列了工资的内容,凭着这个就能到太仓领取了。

我们都知道,宋朝是古代封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时代,那宋朝的俸禄自然也比较丰厚了,除了正常的俸禄之外,还有各种福利券,这些福利券都是额外的收入。政府分发券给官员,官员可以凭借券去享受服务,比如餐馆券、驿站券等等。

每个月,由三司下发“空名文历”。这个“空名文历”相当于财务报表,只是需要各级配合填写。填写完成后,经三司核查,转到“粮料院”复查。若是没有问题,就会发放“卷历”,最后才会发放俸禄。收到填写完成的财务表格的三司会进行核实,如果没有错误过后会直接对接粮料院。

没有网络没有银行转账,古代是如何给全国官员发工资的 - 4

这个粮料院是专门掌管官员俸禄实际分发的机构,他们会根据三司送来的信息,写一个更加详细的快递单,具体到某个官员,他的职务,他的俸禄等等,然后这个卷子就会发放到官员手中,作为领取俸禄的凭证,这个过程是不是相当复杂,但是它也更加的有效,可以防止很多纠纷和想趁机钻空子的人,但是宋朝末年经济崩塌的时候,俸禄也开始萎缩了,变成了仅有的口粮,只能够维持官员的日常温饱。

明清时代的俸禄与前世并无太大的差异,只是明朝的官员比较可怜,因为明朝是历史上俸禄最低的朝代,更加可怜的是明朝时候其实不太发放粮米之类的了,都是折算成纸钱进行发放,那你可能问了,折算成钱不是很好吗。想买什么买什么。可是问题是,明朝的纸币贬值速度特别的快,发放俸禄的速度又很慢,于是发放俸禄永远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举个例子,假如我上半年应该拿100块钱,可以买十斤米,但是我上半年的俸禄到了年底才收到,这时候100块只能买五斤米了。是不是很悲催?

到了清朝,官员俸禄又改成了粮米和钱币混合,官员们的生活又好了起来。清朝的官员俸禄远远高于明朝,也出了一种新的政策,叫养廉银。这个并不算在正统的俸禄里面,是地方财政的拨款,主要是想通过给予官员额外的高薪水来鼓励官员廉政。

但是既然是由地方政府拨款,就比较不平衡了,全看官员所在地方政府有没有钱。

举个例子,江南地区的地方政府就很有钱,给的就多,边关比较穷就很少。

没有网络没有银行转账,古代是如何给全国官员发工资的 - 5

相比于京官,地方及偏远地区就天高皇帝远的,得不到皇帝的照顾,在待遇上面也肯定要比京官要差,但是该给的俸禄一分都不少,而且地方官员没有京城那么多事儿,比较清闲,也没有京城的那么嘈杂,基本上满足基本刚需就行了,日子也可以很潇洒。

在地方,官员的俸禄配比较之于京官有很大的区别。钱币的比例要小很多,因为地方花不到什么钱,主要是物资的发放。还有就是分发田地更加的普遍,一般都是官员自愿就可以拥有一片土地,或者自己开荒。

京官在京城的太仓可以领取俸禄,地方官员也是到地方的仓库领取,由中央国库改成了地方国库。

不过有的地方很小,没有地方国库,就要麻烦一些去到上一级的行政仓库领取俸禄。

《唐天宝九载八月至九月敦煌郡仓纳谷牒》中间有记载:“同日出粟叁拾肆硕,给县令韦谟八月廿日上后禄。空牒件如前谨牒。天宝九载九月十二日史索秀玉牒。”

说的就是这个人在敦煌地区任官员,他拿着谍文向上去讨要俸禄,因为他任职的这个地方直到县级都没有一个地方国库,他们这个地方所有的官员就连县令都得往上面跑才能领到俸禄。

而且他们还没有京官“送货上门”的好服务,就显得很麻烦。

京城有完善的官员体制,财政部门、监察部门和执行部门等,相比京城,地方就没有那么完善了。

可能到了州级别还有正统的财务部门,但是再往下也就不太现实设立完整的财务和审核部门,否则越往下对于官员的需要就越多,使得财政负担重。

到了州府往下就有各地区负责,很多地方由知县或者其他的掌管兼职和主持工资报表的填写、监察和工资的发放。

这样的话虽然秩序上是完善的,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监管,使得部分地方有徇私舞弊的现象,也促使地方俸禄政策的改革。

设计了监察的长官,然后分级管理工资报表的审核以及制度的执行,这与现代的工资发放流程比较相近。

看了古代的俸禄发放,是不是感觉很麻烦?虽然这其中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俸禄种类多,但是在古代对官员俸禄发放的流程规范性上可一点也不马虎,各朝各代都在完善相应的制度,尤其是监管制度。

在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生产力都不那么发达的古代,俸禄兑取物品以及发放田地,虽是无奈之举但也完成了基本的要求。

虽然我们现代的官员工资发放要简单方便得多,但是在发放流程上面还是借鉴了很多古代的制度,官员、财务会计和上层领导层层配合完成整个的流程。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