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7日 7.3°C-11.3°C
澳元 : 人民币=4.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22天前 来源: 一条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70后设计师高一强和太太姜立,

已经在京郊的280m²小楼生活了16年。

他们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

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过日子,

渴望“长闲”。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

▲高一强、姜立夫妻的家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

▲收来的旧物

家里没有精致装修,

摆满了从世界各地淘来的旧物。

很多人眼里的普通物件甚至“破烂”,

经过他们的加工,显得像“宝贝”:

从垃圾站收来的窗框和椅子、

中式油纸伞、榫卯筷子盒……

高一强说,破和烂里正藏着东西。

4月初,一条家居生活拜访了夫妻俩的家,

以下是高一强的自述。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3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4

▲高一强与太太姜立

我是高一强,70后的哈尔滨人。1992年来到北京读书,本科是工艺美院(清华美院前身),工作了之后再读的硕士,47岁的时候,又回到清华开始读博。

其实没有任何功利的想法。我写的第一本书《日用之道》出来后,就开始反思,能不能再沉下来一点,把器物和中国人之间的深层关系研究透。清华的氛围太吸引我了,图书馆特别好。我在外头忙忙叨叨地工作,一进校门,觉得整个气息都不一样了,安静、充满阳光,到处是骑着自行车上下学或运动的年轻人。

2007年,认识我太太姜立。她是烟台人,在一家车企工作了十几年,现在退休了。她退休前又跑去读了哲学硕士,主要还是因为好玩,同时也希望从不同角度来认识自己。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5

我们不是那种特别遵循“社会公共情感规则”活着的两个人,可能还是希望按照自己感兴趣的状态去生活吧。没有要小孩,是因为我们把这个事看得很重要,一旦有了孩子之后,我俩所有的重心、计划、赚钱的动力都会不一样,所以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没有要。

还好,我们身边有可爱的狗狗们,最多的时候养过10条狗。2009年搬来顺义这边,也是因为它们,这边不但清净而且有院子,能让它们快乐地跑跑。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6

▲储物间里收来的老物件(左);温州点心盒(右)

从2007年开始,我迷上了旧物,收集、研究它们成了一大爱好。收来的大部分是工业化生产、日常的东西,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很多时候,如果一件物品对你来说好看、好玩,一定是因为它跟你过去的某个经历相关联,让你看见了原来那个日子。

对于每个人而言,器物的本质是“用”——将喜欢的器物一点点地收集到一起,再把它们带入自己的日常。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一步步发觉,怎样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7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8

▲客厅

我们家是两层半小楼。基本上没做什么大的装修,还是希望不过度装饰,主要是不太喜欢现在流行的那些装修风格,一个家就是一个生活态度,我们没必要去追求那种统一的生活样式吧。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9

▲窗扇

一楼客厅墙上的那对窗扇,大概才70块钱。我和太太在垃圾站看到的。当时我和她说,老婆你快去,应该还不错,赶紧拿下。砍好价后,用车拉着就跑了。

回家发现,一对窗扇正好和客厅的红墙很搭,有点老祖宗那种“暖意便从窗下见”的意思。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0

▲Ketjapi(凯卡皮)琴

窗扇的一旁,挂的是一把Ketjapi(凯卡皮)老琴,来自苏门答腊岛的明古鲁人。虽然断了一根弦,但雕刻得非常精细,仔细看的话能瞧见很强的叙事性。

当时买很便宜,大概 600多块钱。后来看苏富比拍卖行做了个Ketjapi(凯卡皮)琴的主题拍卖,起拍价在3000欧元以上。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1

▲上世纪70年代的老唱机

红墙窗扇下的矮柜是我们自己设计的,“随隙”家具系列中的一件。上面摆着从旧货市场里淘来的电唱机,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货,上海电子科技二厂产的美旋牌。

我们可能更喜欢音乐的本色,这老唱机我听着特好,它唱出来的是那种没被“加工”过的声音。老唱片缓慢转起来的时候,连照进房间的阳光好像也回到了唱片里的那个年代,足以让人安静下来,仔仔细细地捕捉唱针和唱片之间极其细微的摩擦。这份安静,让那个永远指向过去的声音,带我们重新走回过去。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2

▲150块收来的两把椅子,自己拿丙烯刷绿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3

▲高一强写的书《日用之道》(左);他设计的矮柜,“日用之道”系列中的一件(右)

客厅隔断前的这个柜子,其实是因为怀念小时候用过的柜子而设计的。柜子上面有很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东西。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4

▲镜子,很典型的维也纳分离派的产物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5

▲挪威的铜秤(左);京都的小猫摆件(右)

镜子,是我俩在巴黎的旧货摊上淘的,装饰了一些月桂树的元素;这个纯铜的秤,是从挪威带回来的;还有我太太从京都带回来的小猫摆件……

我们把一部分“经历”陈列在这儿了。一看到某件物品,就能想起来,这是哪年、在哪里背回来的。我们身边每个看上去平淡的器物,其实都是一段彼此相遇、彼此挑选的故事。

家里收那么多东西,好些是随手放的,其实没有分类。我们俩可能也有想法,看看有没有机会做一个小的日用生活博物馆。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6

▲夫妻俩旅行时,逛旧货市场

出去旅行的时候,每到一个城市,我们首先去旧货市场,因为那是离生活最近的地方。那里满是貌似失去价值而被遗弃的物品,但可以嗅到窸窸窣窣的日子的味道,可以遇到最日常平凡的故事,可以发现躲在器物背后的代代相传的记忆和生活。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7

▲储物间内品玩油纸伞

我们也找了很多传统中式物件,老祖宗的日子真挺美的,活得特讲究。

储物间这一批是从温州拿回来的。一个木桶也是坐具,底下可以储物。点心盒很精致,当时收它是因为乙丑(牛)年,我太太属牛。

还有从湖南带回的油纸伞,做得也很漂亮,当时被它的工艺和伞骨吸引了。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8

▲筷子盒

还有筷子盒。一个是温州的筷子盒,设计得很精美,常挂在户外,下面开孔了。我当时还在烟台海边买了一个,它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因为在海上晃动时它要有缓冲,所以这个结构是最适合的。

这上面是中国人那个智慧,你必须要留下来。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19

▲上世纪60年代量产的vespa

储物间有两件东西是我太太最喜欢的,一个是她买回来的邮差绿的小布自行车,一个是上世纪60年代意大利产的vespa摩托车,听说当时这个型号全北京就两台,她说那必须拥有一个。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0

2018年,我们出了第一本书《日用之道》,写的就是这些收来的“破烂”。破和烂,才能让我们在里面看到东西,可能一个器物里藏着的,就是对应的整个社会的状态。所谓所见旧物如遇故人吧。这也正是器物的魅力。

最近,我们俩刚把第二本书《发现日用》也交给了出版社,正好赶上清明节,我俩还说呢,咱俩以后也不会有人来扫墓,好歹留两本书下来,算是留下更长久的墓碑吧。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1

▲50年代国产小猫壶、“知了”针线盒、各式油灯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2

▲非洲布隆迪乐器、芬兰桦树皮鞋子、1920年柯达生产的相机

琢磨寻常百姓家的熟悉的物件,是我的爱好,也跟工作息息相关。我平时研究的方向是“设计考古”,就是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看见看不见的日常,看见平凡中的非凡。

这种研究,其实能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果”,就像我也从记忆和经验出发,把它们运用到我的家具设计中。回忆往事是人类的大快乐之一,那些器物恰好是这些回忆的线索。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3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4

▲书房

书房是我忙忙活活地查资料、写书、做方案的地方。这间屋子里,一面墙上都是我给太太拍的片子,还有我太太画的画。她从2007年就开始画画了,2022年在巴黎办了自己的个展。

我们家基本不会挂其他人的作品,楼上、楼下挂的都是我太太的画。客厅隔断上的,是三幅她早期的作品。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5

高一强拍的照(左)、姜立画的画(右)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6

给彼此画的肖像画

刚认识那会,我们还互相画肖像画,那时候我们谈恋爱没什么成本(笑)。我喜欢她画的我,比较放松,我画的那幅,感觉每一笔都是想过的,像是在作画。

1996年大学毕业,其实大学之初就开始赚钱了,当时年少轻狂。认识太太以后,我就完全变了。身边的朋友都不相信我读了硕、博,还出了书,大家特别意外,说这些事怎么能是你干的呢?可能是我当时给大家的印象是特别“浑”的吧,完全和做学问没啥关系。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7

在院子里“长闲”

我们俩相处,其实很简单,我“退”出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自己放到一个关键的位置。人家把姑娘送到你们家,姑娘原来在家也是个宝。不能就变成了传统的那种“我是丈夫”就得怎么着,“她是妻子”就应该怎么着,我们俩是相对平等、自由的状态。还是那句话,我们没有按那种公共情感规则来活着。

我太太今年51岁,已经正式退休了。她有那么一点点小焦虑,就逼着自己出去溜达。她觉得焦虑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期望值管理,就是老觉得应该干点什么。

其实,日子就是自己的,跟其他人都没关系,生活也没有固定公式。我们最喜欢的是挂在门上的小木牌“长闲”,希望每天都闲着,来我们家的人一看“长闲”,也都能慢下来,变得很放松。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8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29

北京70后夫妻不养娃,中年读硕读博,完全按自己的心意过日子(组图) - 30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judithKubi
judithKubi 22天前 回复
这对夫妻真是太有品味了!
奶茶姑娘Sue
奶茶姑娘Sue 22天前 回复
按照自己的兴趣过日子,不追求物质,更注重内心的富足和满足。
Paris-LeahM
Paris-LeahM 22天前 回复
每一件旧物都有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郑aDe
郑aDe 22天前 回复
孩子只是个人选择,我个人还是更佩服那种又有娃又松弛的人生!
樱桃MissCherry
樱桃MissCherry 22天前 回复
我觉得不用刻意强调有孩子没孩子,人家有孩子的也有活得精彩的,没孩子的也有过得一地鸡毛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