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4日 8.1°C-11.9°C
澳元 : 人民币=4.8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防疫:从“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组图)

2022-12-12 来源: 综合报道 评论5条

本文综编自德国之声中文网南方+,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多项放松防疫限制的措施显示,中国正在放弃过去的“清零”政策。钟南山表示,预计明年上半年中国能够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并强调预防重心要从预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彭博社则注意到,本周在黄山开会的IMF等国际组织领导人似乎获准不用隔离。

中国防疫:从“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组图) - 1

12月8日,北京街头的行人

随着中国逐步放弃严格的清零防疫政策,旨在加快供应链恢复顺畅的措施也不断出台。周六,中国政府宣布,不再对境内承运货物的卡车司机和货船船员进行新冠核酸检测。

此前北京已经大幅减少了核酸检测,并且允许那些无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症状的新冠感染者居家隔离。路透社指出,防疫限制的放开得到了不少民众的欢迎,但公众的担忧很快转移到感染人数迅速激增和医疗系统不堪重负上面。

从“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民众一时难以适应

从中国武汉爆发新冠疫情至今已有三年,不少民众急切地盼望政府逐渐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看齐,与新冠病毒共生共存。在11月底各地爆发示威抗议之后,北京当局调整了政策路线,开始放松防疫规定。

然而相对较低的疫苗接种率,加上此前官方宣传造成的民众对于新冠病毒的普遍恐惧,使得民众对于放开之后的疫情发展充满担忧。

由于不再强制进行大范围的核酸检测,因此目前的感染人数很难准确估计。有不少北京居民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阳”了之后的经历。不少关于新冠感染、发烧处理的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比如“得了新冠怎么自愈”、“年轻人阳性了可以不吃药吗”、“体温超过38.5°C就要吃退烧药”等等。

钟南山:预防重心从预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

官方媒体和医学专家也开始逐步放出“新冠感染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怕”的信号。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周五表示,当前预防重心要从预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是下一步关键。他预计明年上半年中国能够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

钟南山强调:“感染奥密克戎后,99%都不是重症。”他表示,感染之后,大多数患者能在5-7天内好转,“不要觉得得了新冠就很害怕,更不应该歧视感染者。”

电商巨头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近期在员工内部视频中分享了自己感染新冠的经历。“根据我个人感受来讲,真的是比感冒还要轻微。”

刘强东表示,80%的人都觉得比感冒、重感冒、流感症状要轻微,现在主要是还没得过的一些人心理上略恐慌。他还呼吁大家把医院的资源留给有需要的老年人。

京沪居民:心情复杂

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不少商铺店主表示,自从防疫措施放松之后,生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北京朝阳区一位姓陈的美发沙龙店主对路透社表示,在放宽防疫规定之后,很多人还是十分谨慎,到美发沙龙光顾的顾客反而比一周半以前减少了六成。

中国防疫:从“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组图) - 2

12月9日晚高峰时段的北京地铁乘客稀少

在上海,人们不再需要提供核酸测试阴性结果就能出入餐厅。一位在外滩拍摄照片的市民表示:“我很高兴上海终于恢复了生机,但我们仍然要注意自己的健康。我们应该戴口罩,小心保护自己。”

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

据南方+报道,钟南山表示,当前预防重心要从预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是下一步关键。

根据团队模型测算,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来,三月份中上旬进入平稳阶段,乐观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中国防疫:从“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组图) - 3

钟南山

以下是钟南山及团队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九个判断。

1.感染后99%不是重症

钟南山表示,回顾新冠疫情三年,在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前,我国累计感染新冠人数在10万人左右,病死率(死亡/确诊人数)为4.65%。奥密克戎进入中国后,特别是9月份以来,通过对广州、成都等大城市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重症率不到1%,病死率不到0.1%,从这一点说明,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明显下降。

“感染奥密克戎后,99%都不是重症。”钟南山说,大多数能在5-7天内好转,“不要觉得得了新冠就很害怕,更不应该歧视感染者。”

2.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

究竟无症状属不属于疾病?钟南山认为,“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突发性急性传染病,假如没有症状的话,应该说是不算病。”此外他认为,未来,可能会将新冠病毒感染定义为一种新冠上呼吸道感染。

3.病毒进化毒力趋弱的概率大

钟南山说,自己曾与病原学专家谈论,他们认为新冠病毒未来的进化趋势,毒力大概率会减弱,“没有人说一定会减弱,但我们要遵循最普遍规律去思考问题和决策。”他补充,以目前在新加坡流行的XBB.1亚型变异毒株为例,它的传染力更强,但致病力更弱,死亡率是普通季节性流感的62%。

4.奥密克戎极少造成肺炎,重症也不等于危及生命

黎毅敏表示,本轮广州疫情中,真正由新冠病毒引致的的重症病人比例并不多,而且主要表现在基础病加重,目前由奥密克戎感染造成肺炎非常罕见。

黎毅敏说,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是指感染者需要吸氧,或者是需要加强观察,跟普通人理解的“病重了”甚至是“病危了”不是一样的概念,“重症及危重症,可能会危及生命,但我们会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由普通型或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风险。”

中国防疫:从“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组图) - 4

黎毅敏

5.国产疫苗预防重症效果与进口疫苗无差别

钟南山说,除了做过器官移植手术,患有严重风湿病、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外,即使是患有基础疾病在稳定期的老年人都可以接种疫苗。

钟南山认为,相比于进口疫苗,国产疫苗虽然预防感染效果稍差一些,但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好,而且研究表明,在接种三剂疫苗后,不管是从实验室指标还是真实世界的数据,预防重症的效果都差不多。“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关键的是不要得重症。接种疫苗,特别是接种了全程疫苗(包括接种加强针),对老年人预防重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6.后遗症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

钟南山说,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比如脊髓灰质炎,即使好了也会有小儿麻痹症,现在一些所谓新冠后遗症更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全身疲劳和脑雾等,主要是因为精神心理影响导致的。他指出,“我们不能叫它后遗症,目前还没看到新冠肺炎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7. 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

钟南山团队成员杨子峰表示,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特点以及我国疫苗接种现状,并参考香港地区与日本等地的情况综合研判,广州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1月中上旬到2月中期到来,“随着我们采取一系列非药物干预等压峰措施,预计在3月中上旬会进入一个平稳阶段。”

中国防疫:从“新冠可怕”到“新冠不可怕”;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组图) - 5

杨子峰

“刚刚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能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我的看法是在明年上半年,3月份后,我不敢保证,但看趋势应该是差不多这个时候。”钟南山说。

8.不相信会发生大规模死亡病例

此前有人以香港疫情的死亡率推算全国或有几十万人死亡,钟南山认为这一假设不恰当,“不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

钟南山分析,今年香港疫情暴发时,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疫苗接种率不超过20%,但现在内地的疫苗接种情况比香港5月前好多了。截至12月8日,60岁以上老人的加强针接种率已经到了68.86%,“虽然还不够,但比香港当时好很多。”

9.重复感染在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不会发生

钟南山院士及合作团队对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收治的158例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的本土感染者及679例境外输入感染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复阳的新冠感染者没有传染风险,临床症状也没有加重,无需接受住院治疗。

钟南山介绍,卡塔尔的研究显示,感染了奥密克戎后,不管有无症状,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同时,丹麦开展的一份样本量为数万人的研究表明,只要得过一次奥密克戎,98%的人就能避免第二次奥密克戎的感染。“从这个意义来说,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钟南山强调,“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


本文综编自德国之声中文网南方+,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土澳居民cxASr
土澳居民cxASr 2022-12-12 回复
口罩还是会硬性规定全民继续戴的,对于毒性越减越弱的病毒,这才现在最大的防毒屏障
玉玉糖新
玉玉糖新 2022-12-12 回复
很积极的消息
花朵林
花朵林 2022-12-12 回复
有婴儿的家庭,非常焦虑,父母又都得出门上班,感染给婴儿了就遭罪
LFpig
LFpig 2022-12-12 回复
钟南山院士就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定海神针!他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GavinLee88888
GavinLee88888 2022-12-12
政治需要吧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