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3月29日 13.7°C-19.2°C
澳元 : 人民币=4.71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张岸元:秋后要算的大账

2017-05-26 来源: 凤凰财经 评论0条

作者:张岸元(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凤凰财经研究院特约经济学家)


市场对今年内宏观走势已经没有多少分歧。关于中国经济的短期负面观点被多方面事实证伪。甚至人人喊打、最不被看好的房地产投资,前四个月增速都在逐月加快,即便五月开始放缓,全年情况也可能好于去年。时间过半,年内增长无忧。进入新周期的观点一时难以确立,即便确立意思也不大——在强大的监管压力下,良好的经济表现、松紧适度的财政货币政策无法兑现成资产价格。


我们没有能力全面描绘十九大之后的经济场景,但以下几点结论或许成立:一是关于中国经济的重大矛盾基本被揭示,不会出现新的导致增速台阶式下降的因素;二是增速会相对于目前水平进一步放缓,消费继续保持稳定,出口会部分抵补房地产投资下降;三是到目前为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为增长注入足够动力,去产能进程放缓、去库存有所异化、去杠杆以稳为主、降成本成效不彰、补短板仍待检验;四是技术进步成规模转化为增长动力尚需时日,新旧转换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这样的温吞开局,不能匹配即将开启的恢弘政治周期,不能对冲方方面面管制收紧给社会中上阶层带来的影响、进而增加全体人民的获得感,不能缓解金融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可能引发的危机,不能助推A股市场搭上全球股市上涨的行情。


从中美比较视角看,压力尤其明显。今年内,特朗普总统的基建允诺一毛钱落不了地(重大项目开工周期至少两三年),减税政策效果也几乎看不到(目前执行的奥马巴总统任期最后一年的预算,新财年始于10月)。而明后年,这些政策多少会落地,支撑本已进入复苏周期的美国经济进一步昂扬向上。


论及大规模基建,美国远不是中国对手,但市场看的是边际增量。美国边际为正,也许2018年下半年,美国会有几个标志性工程开工;中国边际为负,大规模基建政策在我国已经“政治上不正确”,在巨大的基数效应下,未来基建增长趋势必然往下。减税是美国内政,但影响广泛,确如国家税务总局所言,有很强的“国际税务战”色彩。鉴于中美两国税制不同,在财政支出刚性约束下,中方一时难有相应方案。


2016年,中国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占GDP17.5%)。美国联邦税收5.5万亿美元(占GDP29.6%),按2016年平均汇率6.64计,折合人民币约365200亿元,是中国税收规模的2.8倍。


美国以直接税为主,2016年,联邦大类税收约占比分别是:个人所得税50%、社会保险税36%、企业所得税9%、消费税3%、遗产与赠与税1%、关税1%。中国以间接税为主,2016年,大类税收约占比分别是:增值税29%、企业所得税23%、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9%、营业税8%、消费税7%、个人收入所得税7%、其他税收20%。


美国企业所得税占比为9%,不是主体税种,具备大规模减让条件。如果税率果真如总统宣布的那样,由35%降至15%,以2016年数据静态简单测算,减收1712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联邦税收收入的3.1%。中国的企业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占比达23%。如果比照美国将税率降至15%,以2016年数据静态简单测算,财政减收11540元,相当于中国税收收入的8.9%。减税后,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以避免财政赤字迅速上升。


将存量国有资产大规模变现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据李扬教授等关于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2015年底,中国主权净资产规模为103.2万亿元。2016年底,财政部统计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净资产(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为4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中国有足够多的国有资产可供处置。


万亿级的真减税转化为企业利润,将修复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按照2016年数据静态简单测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可由11.3%上升至12.8%;A股上市公司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可由10.3%上升至11.4%,市盈率将下降1.79。


从去年的“三去”到今年突如其来的强监管,中国经济金融政策领域做减法太多、做加法太少,这在眼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社会还是需要新的系统性正能量。售出存量国有资产用于大规模减税,好处是增加企业盈利、支撑经济增长,为境内企业资产提供系统性重新估值机会,吸收资产价格泡沫;坏处是要修正国企改革方向,可能引发有损“执政基础”的争论。孰轻孰重,这是秋后要算的大账。



新媒体运营编辑 史晗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联系邮箱:finance_ifeng@163.com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点赞支持财经君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