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5.0°C-9.3°C
澳元 : 人民币=4.8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2017-03-17 来源: 环球军事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线收听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1951年4月,驻日盟军司令和所谓“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突然被解除一切职务。麦克阿瑟是美国二战中的著名将领,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果;战后更是被称为日本的“太上皇”,亲手导演了日本战败投降后的基本格局;朝鲜战争开始后,麦克阿瑟又策划实施了仁川登陆战,扭转了美韩军队的败局。可以说,他代表了美国在亚洲军事存在的绝对权威。这样一个强势人物,怎么会突然被解职?麦克阿瑟被解职的过程为何一波三折?期间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回国后,麦克阿瑟在美国国内经历了怎样的热捧?本期军史解密,李涵为您讲述: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 1

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因参加南北战争曾获国会勋章。1903年,麦克阿瑟以西点军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总平均成绩超过98分,随后被任命为上尉。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 2

麦克阿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麦克阿瑟任美军第四十二师参谋长,1919年被任命为美国西点军校校长,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1937年,他从军中退役。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麦克阿瑟被征召回到军中,担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指挥美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场进行“蛙跳战术”,有选择地攻占对美军推进有重要意义的岛屿。1944年,因战功卓著,被晋升为五星上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则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 9月2日,盟国在“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受降仪式,麦克阿瑟代表盟国签字受降,中美英苏等盟国代表也先后签字受降。

麦克阿瑟在签字受降时,特意安排太平洋战争初期即被日军俘虏的美国将军温赖特和英国将军珀西瓦尔站在身后的荣誉位置。有意思的是,他准备了5支派克金笔用作签字。他用第一支笔签了“道格”两字,送给站在身后的美军中将温赖特;第二支笔接着写了“拉斯”,然后送给英军司令珀西瓦尔;第三支写了“麦克阿瑟”就收起来,送给美国政府档案馆;第四支笔签了职务“盟军最高统帅”,送给美国西点军校;第五支笔签了年月日后,送给爱妻琼妮。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 3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操纵联合国进行干涉。麦克阿瑟出任所谓“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朝鲜战争。在美国第24步兵师被歼之后,麦克阿瑟组织指挥仁川登陆获得成功,进而指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推进。

多年之后,有美国人发表文章回顾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的失误时谈到:美国对朝鲜战争缺乏明确的目标,从一开始白宫和麦克阿瑟对战争的态度就迥然不同。早在1950年7月13日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和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到东京拜访麦克阿瑟时,麦克阿瑟就公开声称,他的第一目标是彻底摧毁朝鲜军队,然后“妥当安排并统一朝鲜”。他还说:“也许有必要占领朝鲜半岛全境”。“尽管这在现在看来有点不切实际。”而当时这就是他的目标,连华盛顿的高官们都要老远地跑来和他分享荣耀,这让麦克阿瑟确信,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反过来,这又让他更加难以抑制膨胀的野心。

美国在20世纪有过很多军事误判,但麦克阿瑟决定一路打到鸭绿江边这一错误绝对无人能及。因为那里有中国军队枕戈待旦,但麦克阿瑟对此却视而不见。

当麦克阿瑟的军队一路北上时,各部队各自为政,沟通不畅,天气状况也越来越差。当初正是因朝鲜人民军战线太长、补给线脆弱,麦克阿瑟才决定在仁川登陆切断朝军的补给线。现在,麦克阿瑟却让自己军队的补给线在他无法控制的地域内拉得越来越长、越来越不堪一击。也正是这位为了避免让自己的部队在朝鲜的寒冬里作战而选择仁川登陆的将军,在北方的严冬即将到来时,决定把自己的部队派往北方。

麦克阿瑟的继任者李奇微在40年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作为一个战地指挥官,我最难理解的事情之一就是,东京司令部怎么能这么健忘,把我们的部队送到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去作战。”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 4

 李奇微

那时麦克阿瑟有许多罪过,包括狂妄自大,爱慕虚荣,但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他彻底低估了对手。尽管他一直待在亚洲,但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他以为中国还是19世纪的中国。

朝鲜战争史学家布鲁斯·卡明斯指出,麦克阿瑟对亚洲人的印象就是“百依百顺,俯首帖耳,天真烂漫,绝对服从”。战后的日本人就是这样,因为输掉了二战,日本人正急于从胜利者身上汲取经验教训。

但中国不同,中国人民刚刚开始当家作主,怎会对烧到自己家门口的战火视而不见?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时,戴夫·巴尔少将是驻韩美军的一名师长。尽管他比其他任何美国军官都清楚为什么共产党能在中国取得胜利,因为他是最后一位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曾亲眼目睹毛泽东的崛起,对共产党军队的战术也了如指掌,但是,麦克阿瑟从来没想过让他给其他团长和师长传授一下经验。

麦克阿瑟头脑中的中国,还是那个大革命之前的中国。对于毛泽东如何统一中国和为什么能成为这个国家的领袖,麦克阿瑟似乎一点也不关心,对革命造就出来的解放军,他更是一点不感兴趣。他对敌人到底是谁,对这个敌人过去何以能取得胜利一点好奇心都没有。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 5

 麦克阿瑟

1951年3月30日,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不听同盟国的劝告,甚至连美国总统的意见也置之不理,扬言要把战火一直烧到中国去。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新攻势抱有矛盾心理,与此同时英国人告诉他,联合国武装力量不应穿过三八线,除非受到攻击。

1951年4月10日15点,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一份是给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命令,告知解除他以上职务并移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命令立即生效;另一份是就麦克阿瑟解职一事提交新闻界的公开声明。两份文件都是正式的,任何一份的公开即意味着解职令的生效。

麦克阿瑟的解职对于当时的交战双方以及关注朝鲜战争的各国都是重要事件。在当年中国方面的新闻报道中,是这样描述麦柯阿瑟被解职的:

新华社1951年4月13日的电讯说:美国远东侵略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已因在指挥侵略朝鲜的战争中遭受朝鲜和中国人民武装的严重打击而下台。这是中朝人民抗美斗争的胜利。

而美国方面关于麦克阿瑟解职的原因说来话长,相关的文字资料、档案难以计数,简单说就是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美军在面对中国志愿军时遭遇重大挫败,加之麦克阿瑟的狂妄让杜鲁门无法忍受,于是将他解职。

关于解职的原因,过去我们的节目中曾多次提及,今天的节目我们着重说一说白宫当时用的什么方式将麦克阿瑟解职以及解职后发生的事。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 6

 麦克阿瑟

关于解职的方式,杜鲁门是打一巴掌,又给颗甜枣。

首先,杜鲁门没有要求麦克阿瑟辞职而是下令解除其职务的做法略带惩罚的含义,之前的1950年9月,杜鲁门认为国防部长约翰逊不能胜任,采取的是温和方式,即让约翰逊辞去职务由马歇尔接任。

而在发布这一任免决定时,杜鲁门又决定让麦克阿瑟本人早于其部属与公众获知被解职的消息,在确认麦克阿瑟亲自收到解职命令后白宫再发布总统声明。不仅如此,还决定派专人当面送交解职命令,而不是由东京陆军通讯部门将收到的白宫电报送交麦克阿瑟的副官,再由副官递交麦克阿瑟。这样的通知方式显然又照顾了麦克阿瑟的面子。

当时美国陆军部长佩斯正在东京,是恰当的送信人选。国防部长马歇尔通知佩斯立即到朝鲜去并等待进一步指令,解职电报避开陆军通讯系统而是由国务院发给在釜山的美国大使穆乔,由穆乔转交佩斯,然后佩斯飞回东京当面交给麦克阿瑟。

白宫之所以如此慎重处置这件事,是因为麦克阿瑟的身份太特殊了:第一,麦克阿瑟资格老、威望高,一战时就在美国驻欧远征军中任旅长、师长等职,一战后曾任西点军校校长、陆军参谋长;二战时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二战后任驻日本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是美军10名五星上将当时尚在任的4人之一,依陆军部长佩斯的说法,“当麦克阿瑟是陆军参谋长时我还在宾州一所预科学校里呢”。佩斯当然认为给麦克阿瑟送解职令是非常头疼的事,他设想这样去送信:我到麦克阿瑟总部,把门铃一按,把解职命令往门口一塞,然后拼命跑掉。

白宫考虑到处理麦克阿瑟问题的特殊性之二在于:麦克阿瑟担负重大责任,即代表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指挥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可以比较的是,德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美、苏、英都派出了战争期间的头号军事统帅——艾森豪威尔、朱可夫、蒙哥马利——任占领军总司令,但他们都只任职最多1年;而麦克阿瑟却是唯一的日本“太上皇”,而且已有5年又7个月之久。

白宫考虑到处理麦克阿瑟问题的特殊性之三是:因为资深望重又加权力大,麦克阿瑟素以桀骜不驯著称。1937年麦克阿瑟在菲律宾任军事顾问期间曾回国完婚,此后再未回国。二战与朝鲜战争期间,两任总统多次召他回国述职,他都以军务在身而推脱。根据麦克阿瑟的要求,与两位总统达成的妥协是在华盛顿与麦克阿瑟总部之间的地点同总统会晤:与罗斯福的会晤是1944年7月在檀香山,总统携参谋长莱希同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研究战场形势;与杜鲁门终其一生的唯一会晤于1950年10月在威克岛举行,时间不过3小时,麦克阿瑟甚至谢绝了杜鲁门共进午餐的邀请,匆匆飞回东京。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 7

 杜鲁门

杜鲁门关于麦克阿瑟解职的两份文件签署后,却发生了一些意外的状况。由于技术原因,国务院发给正在釜山的穆乔大使的电报迟迟未能到达。随着时间的拖延,新闻界似乎对麦克阿瑟将被解职有所察觉,《芝加哥论坛报》的记者甚至紧缠白宫新闻秘书肖特以便从他的口中套出可供立即发布的材料。肖特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沟通后怀疑,解职命令可能已经泄露;

考虑到麦克阿瑟在解职尚未生效,也就是解职命令没有送到他手中时,可能主动提出辞职以抵抗白宫的命令,杜鲁门决定改变预定程序:立即通过陆军通讯系统将解职命令发至东京盟军总部麦克阿瑟本人,然后在华盛顿时间1951年4月11日1点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总统声明;

东京有记者电话告知麦克阿瑟副官赫夫注意收听当地时间15点-也就是华盛顿时间1点的新闻广播,他认为会有麦克阿瑟解职的消息。大吃一惊的赫夫听了东京时间15点开始的新闻广播后立即打电话告诉麦克阿瑟的夫人珍妮,珍妮将解职的消息告诉了正在宴请客人的麦克阿瑟。紧接着不久,盟军总部通信兵将刚收到的电报送交赫夫,赫夫将解职命令送到麦克阿瑟手中。

麦克阿瑟收到解职命令的场景有一些不同的说法,连麦克阿瑟的传记都未能准确描述。例如麦克阿瑟得知被解职后说的那句名言:“珍妮,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究竟是何时何种场合说的,就有多个版本。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闻传播速度超过了军用电报的速度,预想的程序颠倒了。问题出在从杜鲁门指示直接发军用电报给麦克阿瑟本人到1951年4月11日1点新闻发布会之间所留的时间太短。由此可以推想白宫的两难——新闻发布会的任何拖延都会增加正式消息晚于媒体消息的可能性,而新闻发布会的提前又会使公众与部属都知道麦克阿瑟被解职而他本人还蒙在鼓里。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 8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被解职引起了轩然大波。日本内阁曾考虑以总辞职来表达对解除他们“救星”职务的不满,裕仁天皇到美国大使馆与麦克阿瑟依依惜别,麦克阿瑟启程回国的当天,数十万日本人在通往机场的公路旁列队送行。

被解职后的麦克阿瑟携全家从东京飞抵檀香山时受到20万人欢迎,在旧金山的欢迎人群更达30万以上,抵达华盛顿时国防部长马歇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陆军参谋长柯林斯、海军作战部长谢尔曼、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以及众多三军将领在机场迎候。

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应邀在国会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演讲结束时据说“民主党这一边没有一个人不是热泪盈眶,而在共和党那边,没有一张脸上是干的”。之后麦克阿瑟应邀到一些城市巡回讲演,在纽约市欢迎与游行者达700万,用去的彩带、纸屑、飘带数以吨计。

与此同时,公众对白宫表示出强烈不解和不满,人们不能原谅总统对他们心目中的这位英雄的无礼行为。据白宫新闻办公室的统计,他们总共收到了近3万封公众信件和电文,其中超过95%的信件和电文是批评总统的解职决定。盖洛普民意测验则显示全国有69%的人表示支持麦克阿瑟,而只有29%的人表示支持总统的行动。

1951年5月3日开始,参院军事委员会与外交委员会联合举行有关朝鲜战争问题的听证会,麦克阿瑟首先作证,他的证词长达20小时以上。政府方面出席的首席反证人是马歇尔,两位年资相当、却分别出身西点军校与弗吉尼亚军校的陆军五星上将进行面对面的辩论,继而布莱德雷、柯林斯、谢尔曼、范登堡相继到场作证,当然都是作为麦克阿瑟的对立面。

参院听证会持续到1951年6月25日,没有什么结论。之后,麦克阿瑟的巡回演讲也风光不再。在达拉斯的一次集会不过2.7万名听众,有人嘲笑说这还不如一场中学生橄榄球比赛的吸引力。显然公众与舆论终于想通了,在解职一事上总统没有大错,至于麦克阿瑟本人52年的传奇军人生涯与特有魅力,那是另一回事。 

 

(听故事)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解职前后 - 9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