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9日 14.5°C-17.7°C
澳元 : 人民币=4.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展览解读 | 三月花一世念——清代江南女性的生活艺术展: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2023-01-10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来源:大连博物馆)

主办单位

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

大连博物馆

湖州市博物馆

展览时间

2022年10月11日至2023年2月5日

人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

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

——纳兰性德

镜里容颜

清王朝为缓和满汉矛盾而采纳的“男从女不从”政策,使得汉族女性的服饰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形制,无论发式、首饰、衣衫或鞋履,基本承袭了明末时期的特色,其基本款式虽随时代的变化有所发展,但始终保持汉族女性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而江南女子貌美,更会打扮,追求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趣向,因此江南的服装往往不注重华美而注重雅致,首饰不求夺目但求合宜。

清 薛晋侯富贵双全铭圆镜

直径32厘米

圆形,圆钮,宽缘。钮上有“湖州薛晋侯自造”铭文,钮四周直读“富贵双全”铭文。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在任期结束告别江南回到洛阳后,一直对江南难以忘怀,写下了三首著名的《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的美在山在水更在人,江南的女子灵动秀美、温良婉约,她们同江南的山水,江南的烟雨、江南的哀怨一起被文人墨客咏叹至今!

清 “双龙祝寿”纹圆铜镜

直径11.3厘米

圆形,镜背饰剪纸龙纹,中心四方形框内有一“寿”字,四周饰以双龙,呈“双龙祝寿”式样。

江南女子貌美,更会打扮。

饰不可过,亦不可缺。淡妆与浓妆,惟取相宜耳。首饰不过一金一翠一玉,疏疏散散,便有画意。如一色金银簪钗行列,倒插满头。何异卖花草标。服色亦有时宜。春服宜倩,夏服宜爽,秋服宜雅,冬服宜艳;见客宜庄服,远行宜淡服,花下宜素服,对雪宜丽服。吴绫蜀锦,生绡白苎,皆须褒衣阔带,大袖广襟,使有儒者气象。然此谓词人韵士妇式耳。若贫家女典尽时衣,岂堪求备哉!钗荆裙布,自须雅致。花钿委地无人收,方是真缘饰。

——清卫泳《悦容编》

文人的审美趣向,影响着江南闺秀的穿戴,因此江南的服装往往不注重华美而注重雅致,首饰不求夺目但求合宜。

清 吴牛喘月铜镜架

长9.5厘米,宽3厘米,高6.2厘米

青铜质,卧牛侧首回望,背上作祥云拢弯月样式,祥云与弯月前后交错可搁镜。此镜架造型别致,匠心独运。

清王朝为缓和满汉矛盾而采纳的“男从女不从”政策使得汉族女性的服饰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形制。

清代汉族女子的服饰,无论发式、首饰、衣衫还是鞋履,基本承袭了明末时期的特色,其基本款式虽随时代的变化有所发展,但始终保持汉族女性传统服饰文化的基本特征。

发式与首饰

汉族传统女性发式的主要形式为髻,传统的盘龙髻与堕马髻在清代仍很流性。明末清初汉族女性流行牡丹髻。

梳牡丹头的明代妇女

明人《缝衣图》局部

这里所说的“牡丹妆”即为牡丹髻,应是从盘龙髻中演生出来的一种高髻,最初盛行于苏州,后逐渐向南北流行。

清代汉族女性的发式名目繁多,且变换不定,但其总体还是以苏扬地区的式样为典型,自南向北流行。

清代中期以后兴起“元宝头”,鬓发如翼,髻则叠发高盘,翘起前后两股,中间插簪。

至嘉道、咸丰期间髻渐趋横长、下垂。

清末又有“苏州厥”“平三套”“连环髻”“巴巴头” “圆髻” “双飞蝶”等发髻样式。

光绪以后,未婚女性多用“双丫髻”“蚌珠头” 或垂辫于后,已婚妇女多梳圆髻,或加细网,以光洁为美。

庚子以后,则不分长幼,皆短发附额,是所谓的刘海,其式或平直如线,或形似弯月,或状若垂丝。

与女性发饰紧密关联的自然是首饰。首饰的品类繁多,清代女性的首饰品类一般分为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佩饰。材质一般为金、银、铜、骨、木、玉、玳瑁、珊瑚等。富者一般用金质、玉质。寻常人家也有一些玉质、银鎏金或银质的首饰。

妇人之首,不能无饰,自昔为然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

纵观有清一代,无论是世家大户,还是工农商贾,只要是稍微有碗饭吃的,妇女都戴有发簪、耳环,经济条件稍好些的,还戴有手镯、戒指等物件。

打首饰的店称之首饰铺又称银楼。如1976年湖州道场乡鲍山村出土晚清金饰件一组,其饰件背后刻有“安”“信和足赤”“甲浙湖瑞源上十足元”“甲杨庆和足赤成,已宝成禄十足启”等铭文。“信和” “杨庆和”“瑞源” 皆为店铺的字号。像这样的金银首饰铺,一城之中少则有七八家,多的有数十家。

清 透雕松竹梅纹白玉佩饰

直径5.5厘米

白玉,圆形,透雕松竹梅纹,雕工精美。松竹梅为明清流行纹样。

首饰铺大大小小规模不等,只要有门面,即可开铺。每个金银匠铺都有自己的字号,或以姓开头,或以吉祥语为号。大铺都是雇用工匠做工,小铺则是自制自销。旧时婚礼喜事,男女两家一经定下行聘完婚的日期,都会事先向银楼定购,或唤了银匠在家打造新娘的全副头面。除了金银匠铺,清代还有走街串巷,买卖珠花钿翠的为营生的小贩。他们往往手持类似拨浪鼓的东西哐啷作响,称之为“惊闺”,意指引起闺阁女性的注意。

清 凤衔牡丹纹碧玉对片

清范寅《越谚·服饰》之部,所列关于首饰的名称有:花冠、凤冠、头笄、排钗、网钗、耳环、手镯、戒指、项锁,环、搂耳朵、剔牙杖、橫橚簪(大头簪)、齐眉、头面等。可见江南女子平日所用及通常之称谓。

凤冠

古代妇人首饰以凤冠为至尊至贵。宋以后凤冠霞帔逐渐作为一种固定样式而被纳入礼仪制度。

头戴凤冠的李鸿章夫人 ➡

据《阅世篇》记载:“命妇金冠,则以金凤衔珠串,隆杀照品级不等。”

除命妇外,民间嫁女也可借凤冠一带, 相传此婚俗出自朱元璋马皇后特典。清代承袭此俗。

头面

妇人首饰曰头面。旧时女子出嫁,都要备一副上好的头面。如上海私人藏俞樾题署的一件“百福千祥总录”,应该也是一份“妆奁册”,其中的金银首饰一类列有:赤金钮丝手钏一对,赤金镶风藤镯一对,赤金镶玳瑁镯一对,赤金元宝簪一对,赤金荷花签一对,赤金耳挖一枝,赤金吉庆耳环一对,赤金牙挑全副,赤金戒指两对。

湖州道场乡出土的金饰件

1976年湖州道场乡鲍山村出土晚清金饰件一套十二件有:赤金手镯一对,赤金蝠寿纹短簪一对,赤金耳挖簪一对、赤金嵌宝如意形耳环一对、赤金“ESD”纹耳环一对、赤金圆形嵌饰一对。这组金首饰应是女主人生前喜爱的饰件。

扁簪

古代以单股笄称之为“簪”,双股笄称“钗”。簪按其插戴的方法可分成,长簪与短簪。长簪多有盘、别、缠、绕等束发的作用,而短簪则主要起到装饰作用。汉族女子常用的簪的形制有扁簪、大头簪、耳挖簪、各式短簪等。

长11.2厘米,宽1.8厘米

白玉,簪身扁平微宽,两头造型如梭,呈拱状。两端镂透雕松竹梅纹。形制大方,纹样雅致。

清 透雕松竹梅纹白玉扁簪

扁簪是具有清代特色的最为普遍的一种首饰。通常横贯于发髻而露出两端,因此两头造型如梭,中腰细窄。材质主要以金银、玉、翡翠为主,以錾刻与镂空的方法装饰纹样,如透雕松竹梅纹白玉扁簪。扁簪俗称押发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描述沈月卿:“头上扎的是白头绳,押的是银押发。”清末吴友如等人所绘的《点石斋画报》中妇女所戴发簪大都为押发簪。

大头簪

与扁簪用法类似的,还有一种名曰“大头簪”。《越谚·服饰》所列“横橚簪”释曰:“又名大头簪,此为妇首之要饰,金、银、玉皆有之。横橚于髻间,为头上大件,故有是名。又名如意簪、太平簪。”

长12.8厘米,簪头2.7厘米×2.2厘米

白玉,其簪身长而扁平,呈拱形,簪首为如意,其上浅浮雕团寿纹、勾云纹。插戴方式与扁簪同,主要用于挽髻。

清 如意头白玉发簪

其插戴方式与扁簪同,主要用于挽髻。中妇女所挽圆髻中露出簪首簪脚的即是此物。

耳挖簪

即《越谚·服饰》所列“搂耳朵”,释文曰:“即挖耳,(与剔牙仗)二者皆妇饰,金银玉为之。”

清 赤金葫芦如意嵌宝耳挖簪

清 赤金錾花嵌宝耳挖簪

传统的耳挖簪在清代成为金银簪钗的一大类,宫廷、民间、满妆、汉妆、北方、南方都普遍使用。与前朝相比,清代的耳挖簪尺寸偏长,因又俗名一丈青。

短簪

《越谚·服饰》所列“剔牙仗”,其下释文曰:“(与搂耳朵)二者皆妇饰,金银玉为之。”可知“剔牙仗”指的即是这一类的短簪,因其簪柄短且细,簪脚呈尖锥状,皆可作剔牙之用,故形象地称之为“剔牙仗”。

清 翡翠龙首银簪

长8.7厘米

翡翠,簪首为圆雕翡翠龙首。簪身为银制。簪脚呈尖锥状,为装饰之短簪

此类短簪一般簪在髻边,为装饰之用。其戴法见,妇女圆髻边插戴的即是短簪。

耳环与耳坠

佩戴耳饰,就得穿耳孔。旧时女孩在六七岁时,由其母亲或祖母用米粒在其耳垂上反复碾磨,使之麻木,即用炉火烧红的针尖空耳,再贯以通草或线绳,久之则成小孔。

清 赤金嵌宝如意形耳环

直径1.5厘米×1.3厘米

耳环为如意形,镶嵌翡翠,翡翠浮雕如意纹。如意耳环下端有三个小环,可缀饰。背后阳刻“信和足赤”。

清代的汉族妇女耳饰仍沿用明制,就形制而言,有耳环、耳珠与耳坠;材质有金银、玉(翡翠)、珍珠等。清代最常见的耳环即在环上做装饰,如金镶翡翠如意耳环一对。“连环贯耳”是满汉通用的一种耳坠样式。

手镯

清代汉族女子手镯的流行样式沿袭宋元以来的传统样式,按质地可分为金镯、银镯、翡翠镯、玉镯等。

清 赤金手镯

直径7厘米

赤金,素面,将两条金条捍接在一起,弯成圈,两端开口。内阴刻“安”字。

常见的镯子式样如湖州道场鲍山出土的金镯子一对,将金条捍接在一起,弯成圈,两端开口。

清 双龙戏珠纹白玉镯

另外明代常见的“二龙戏珠”也是清代手镯较为流行的样式之一。”

兜勒

清代汉族女子常带“兜勒”。《清稗类钞》说苏州人称妇人之冠为“兜勒”。“兜勒”其实源自于明代的“额帕”,由丝缎、薄纱、貂皮等材料制成,最初附施于冠,以御寒,后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兼有保健、束发与装饰之功能的独特饰物。其上常坠饰一些金银珠翠制成的首饰。

佩饰

中国自古有佩玉的传统,清代民间佩戴玉器的风尚仍然盛行。清代汉族女子流行的玉佩饰基本沿袭明代样式,常用的为挂坠、搭扣等。

清 透雕花篮形青玉饰件

长8.9厘米,宽5.6厘米

青白玉,花篮形。提梁有三连环,花篮底一象鼻穿,用于系挂。此饰件造型优美,雕刻精细。

工艺以圆雕、镂雕、浅浮雕为主。清代的玉挂坠种类繁多,女子常佩于衣襟或腰间。

往期回顾

展览解读 | 三月花一世念——清代江南女性的生活艺术展:旧梦曾寻碧玉家 东风何处问年华

展览解读 | 三月花一世念——清代江南女性的生活艺术展:内容形式 独具创新

展览解读 | 三月花一世念——清代江南女性的生活艺术展:美人香草意千秋 并作天边一缕愁

版权声明:本文中部分内容来自《霓裳金玉俏江南——浅谈清代江南女子的服装首饰》作者/金媛媛,摘录时略有删改,其余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处理。

关注大连博物馆

了解更多展览信息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