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8日 6.7°C-10.8°C
澳元 : 人民币=4.7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遭遇拐骗的那一天,她命令强奸犯开车送自己回家

2022-09-20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结识S.M.的最初6年里,贾斯汀·范斯坦(Justin Feinstein)想尽了一切方法来吓唬她。

他邀请她游览世界闻名的惊悚鬼屋,为她播放精心挑选的恐怖电影合集,带她走进异宠店,将巨大的蜘蛛与蟒蛇递到她手上——但这些尝试全部以失败告终。

S.M.从未流露出任何一丝恐惧。这些刺激足以让普通人头皮发麻,但她的反应却从来只有兴奋与好奇。她满不在乎地玩耍蟒蛇吐出的信子,在鬼屋里四处游荡,反过来把工作人员吓了一大跳。

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恶作剧,而是一项有关大脑的科学研究。范斯坦是一位神经心理学家,而他的受试者S.M.,则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知畏惧的人”。

鬼屋、蟒蛇、恐怖电影,一切惊吓刺激都对S.M.完全无效 | Tama66/ pixabay

最无畏的女人

S.M.是一位美国女性,也是神经心理学界最著名的病例之一——除此之外,我们对这位神秘女子的身份几乎一无所知。多年以来,研究者一直小心保护着她的隐私。她的真实姓名与居住地从未公开,也从未有记者被允许与她直接会面。

她的“无畏”与常人所理解的勇敢截然不同:那是一种源于大脑病变的功能缺失。S.M.患有名为“类脂质蛋白沉积症”的罕见遗传病。这种疾病不仅危害皮肤与粘膜,有时还会在患者脑内导致钙化病变。

这种病变逐渐摧毁了S.M.大脑两侧的杏仁核——这一结构与情绪、记忆与决策密切相关,尤其对恐惧情绪的产生十分重要。S.M.在幼年时还会感到害怕,但从十几岁起,疾病就彻底夺走了她对恐惧的感知。除此之外,她依然能感受愉悦、悲伤等其他情绪,智力也保持在正常水平。

右侧为S.M.的大脑核磁扫描图像,左侧为健康对照,红色圆圈标出了大脑两侧杏仁核的缺失 | Iowa Neurological Patient Registry

1986年,在S.M.20岁时,神经科学家第一次遇到了这位不寻常的患者。在当时,她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此类病例。S.M.的杏仁核被疾病彻底破坏,但她脑内的其他结构却又保存十分完好——这种极为罕见的特征提供了探寻杏仁核功能的难得机会。

数十年间,包括范斯坦在内的研究者们对她进行了持续的追踪调查与实验。这些实验刷新了人们对恐惧情绪的认识,也帮助人们理解惊恐发作、创伤性应激障碍等精神疾病如何产生。

身陷危机

“无所畏惧”的生活听起来很酷,但对S.M.而言,这更像是一种诅咒。

恐惧并不只是让人痛苦的情绪反应,它也是重要的生存工具。感知恐惧能让人规划行动、主动远离危险——而S.M.则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和意识。这使她原本就充满磨难的人生变得更加艰难。

恐惧是帮助人远离危险的生存必需品 | AJEL/pixabay

S.M.居住在治安糟糕的贫困街区,那里充满了暴力犯罪、毒品等各种危险。但她却总是过度轻信他人,对眼前的危险缺乏概念。她数次被卷入暴力犯罪事件,甚至险些因此丧命。“她还活着真是太了不起了。”对S.M.进行追踪观察的范斯坦这样感叹。

在这其中,一次强奸未遂事件突出展现了S.M.面对威胁时异于常人的反应。S.M.在路边遇到了一个开着卡车的中年男子,他声称与她的朋友相识,想邀请她一起打台球。S.M.立即相信了这个陌生人,结果却被他带到一处废弃的谷仓当中。他突然将她按倒在地,扯开她的衣服与裤子,试图实施侵害。此时,一条狗的出现阻止了男子的行动——他担心狗的主人也在附近。S.M.得以脱身,她感到十分愤怒,但却没有丝毫害怕。站起身后,她自己坐上男子的卡车,怒吼着要求对方立即送自己回家。

受害者通常希望尽早逃离罪犯,但S.M.似乎只考虑着如何搭便车回家 | StockSnap/pixabay

即使已经知道S.M.有多么缺乏危机意识,研究者得知此事时依然深感震惊。她完全有机会离开,可以跑到附近的农场求助,但她却满不在乎地与强奸犯同坐一辆车,甚至还主动暴露了自己住在哪里!到家后,S.M.任由犯人驱车离开,连车牌号都没有去记。同一天的稍晚时候,她照旧外出散步,从没有担心过再次遇到犯人。

即使没有歹徒,S.M.也时常面临经济困难。多年来,缺少稳定工作的她一直依靠政府救济生活。这份救济金原本能保障温饱,但她总是毫无计划地花钱,经常让自己陷入无钱购买食物的危机。即使反复努力尝试,她依然无法明智地管理钱财,研究者不得不安排专人进行帮助。

缺乏危机感常让S.M.陷入经济困难 | Emkanicepic/pixabay

唯一的恐惧

严格来说,S.M.并非完全不知恐惧。在多年实验之后,研究者终于发现了唯一一种能让她感到害怕的东西:二氧化碳。

确切说,那是加入了3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它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但二氧化碳含量高达空气的875倍。只要深吸一口这种气体,就足以升高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这会激活化学感受器,产生短暂的窒息感与恐惧感,停止吸入后症状又会很快消失。这种相对安全的诱发手段常用在惊恐发作相关的研究中,而研究者也对S.M.进行了同样的测试。

人们原本以为这不会有任何效果,但几秒过后,二氧化碳就让这位女士陷入了强烈的恐慌。“救救我!”她一边喊,一边拼命挥动手臂,示意研究者帮她摘下面罩。“我不行了,我无法呼吸。”她轻声地说着,表示这是有生之年体会过“最糟糕的恐惧”。她的反应甚至比健康对照组还要强烈得多。

吸入二氧化碳让S.M.感受到了成年以后的唯一一次的恐惧 | 图虫创意

研究者由此发现,杏仁核并不是大脑中唯一的“恐惧中心”,产生恐惧的途径也并非只有一条。那些来自外界的危机信号,例如视觉、听觉线索,它们必须经过杏仁核处理才能产生恐惧;然而,直接来自身体内部的警报却绕过这条路,在杏仁核受损的S.M.体内激发了恐惧。

坚强生存

如今,S.M.已经57岁了。她一生遭遇过许多伤害与痛苦,自童年时代起就承受着病痛、孤独与同龄人的嘲笑,长大后又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家庭暴力以及数次危及生命的险境。她依然乐观地活了下来,始终保持着善良、正义感与超乎寻常的热情。

她对自身的危机格外迟钝,但却时常关心他人的困难,并且随时准备施以援手。她冲进暴风雨寻找需要照顾的朋友,用自己所剩无几的钱为挨冻的流浪汉购买外套。她毫不犹豫地与大块头的凶恶邻居对峙,即使收到死亡威胁,依然坚定地向警察报告他们在后院藏匿毒品。她总是瞬间就行动起来,莽撞又英勇,似乎从未考虑过利弊得失。

疾病使她成为了“异常的人”,使她一次次身陷险境,但也赋予了她一种“超能力”——无论多么可怕的经历,都不会在她特殊的大脑中留下创伤,因此也无法将她打倒。

“没有经过一场恶战,我是不会倒下的!” 在与研究者交流的日记中,S.M.写下了这样的句子。“生活教会了我要用自己的双脚站立,要在承受了所有的重拳之后依然能够站立,然后继续前进下去。”

参考文献

[1] David G. Amaral, Ralph Adolphs (eds.) - Living Without an Amygdala-The Guilford Press (2016)

作者:窗敲雨

编辑:Luna

封面图来源:StockSnap/pixabay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