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13.9°C-16.1°C
澳元 : 人民币=4.84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2022-06-11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 工匠精神 " 当然是要吹的,但 " 躬匠精神 " 就不需要吹的。

曾几何时,无数中国人飞去日本抢购马桶。说是日本马桶之干净,那马桶水都是可以喝的。后来,这日本马桶被证明是 " 中国产 "。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1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风靡全世界,只要贴上 " 日本制造 " 的标签,就能被视为 " 质量保证 "。尤其是某些中国人,对日本制造崇拜到了魔怔的地步。闻日本制造则跪舔,闻中国制造则嗤之以鼻。

来自教培行业的手机界著名相声大师,直播带货还债 6 亿的初代精日网红罗永浩就曾不遗余力地吹捧日本:" 作为西奴榜上的知名非汉族汉奸,今天终于站到了日本的土地上,看起来一切都是完美的,远胜我的另一个精神故乡美帝。太君威武,我死也瞑目了。"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2

可随着日本制造业的 " 造假丑闻 " 频频爆出,日本制造业自我吹捧的所谓的 " 工匠精神 ",一步步滑落成为 " 躬匠精神 ",太君的脸面掉在地上,烂在屎里,精日的罗永浩恐怕要死不瞑目了。

大家心里一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日本制造业的 " 工匠精神 " 突然就崩溃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首先就要明白,这个 " 工匠精神 " 是怎么来的?

在现代化的工业大生产中," 工匠精神 " 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什么叫 " 工匠精神 "?它要求精益求精,紧扣细节,近乎偏执,力求完美,即便利润很低,也要将产品做到最好。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3

如果每个企业都按照 " 工匠精神 " 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千锤百炼,那无异于自毁前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样的企业只适合搞小作坊,不适合做工业大生产。

在工业大生产中,一切都是标准化的。在标准化的基础上,一个产品才能做到大规模量产。凡是能大规模量产的产品,就不可能去苛求细节,就不可能按照 " 工匠精神 " 去给你再细细打磨一番。

除了核心技术之外,一个普通的螺丝,你再怎么打磨一千遍,一万遍,它能发挥的作用就是一个螺丝的作用。一个螺丝能赚几毛钱?哪个企业会要求工人对一个螺丝的生产,去搞 " 工匠精神 "?

只有标准化,大规模的工业产品,才能赚大钱。" 工匠精神 " 与工业化大生产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4

日本制造在战后能够畅销全世界,主要得益于核心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但这两样不是来源于 " 工匠精神 ",而是技术创造和科学管理。

慢工出细活、精益求生的 " 工匠精神 " 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为什么日本制造要给自己贴上 " 工匠精神 " 的标签呢?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商品技术含量都很低。比如上文中提到的马桶,你一个马桶能有多少技术含量?你日本能造,中国能造,朝鲜也能造。

那么,如何让日本马桶比中国马桶更比逼格呢?

这时候,就给日本马桶贴上 " 工匠精神 " 的标签。言外之意就是,你们中国工人没有 " 工匠精神 ",做的马桶质量不行,屎冲不干净的。但我们日本工人很有 " 工匠精神 ",日本马桶不仅能把屎冲干净,冲完后,马桶水都能喝的。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5

可谁她妈有病去喝马桶水啊?

它所反映的是,在马桶的制造成本上,日本已经完全打不过中国厂家了。不说点 " 工匠精神 ",日本马桶就割不到韭菜了。

为了利润最大化,日本人干脆不生产马桶了,直接从中国进口低价马桶,再高价卖给中国人。凭着 " 工匠精神 " 四个字,日本企业就把中国韭菜割得心满意足,心服口服。

有一天,夫人老李跟我说:" 日本这个国家太可怕了。"

我问老李:" 怎么可怕了?"

老李说:" 我看一档日本综艺,里面有一个饭团之神。他捏了 30 年的饭团,难道这双捏了 30 年饭团的手,就能把饭团捏出山珍海味来?"

像这样的例子,在日本数不胜数,如寿司之神、煮饭仙人之类的,我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闻。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6

它所反映的是,在过去 40 年里,整个日本各行各业都进入了停滞,没有创新了。试问,哪个中国人不天天煮饭?我煮饭煮了 30 年,我有说自己是煮饭仙人吗?

在日本,捏饭团,不就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吗?可为什么捏饭团也能被称为 " 饭团之神 " 呢?

根源是,日本经济停滞了。如果他的饭团捏的特别好,卖得也很好,那么,他就会开一家,两家,三家,100 家,1000 家连锁店,而不是守在一个捏饭团的岗位上,捏 30 年饭团。

在一个公司里,如果一个人特别有能力,有核心竞争力,他多半会被挖走。如果他没被挖走,他也多半会自己出去创业了。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7

但一个公司里,在一个螺丝钉样的岗位上,干了 30 年,这个人一定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的。到了 35 岁,多半是会被公司开掉的。

像这种饭团之神,也普遍地存在于日本制造业中。产品没有创新,又面临韩国、中国、东盟的激烈竞争,日本制造在成本上还没有优势,为了稳住客户,日本企业能怎么办?只能造假。

做不出来,品质拉胯,成本还高,如何说服客户继续买单?这时候,你去跟客户说 " 工匠精神 " 是没用的。客户不需要 " 工匠精神 ",客户需要的是过硬的品质和稳定的产能。

自《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制造几乎处于停滞状况。可隔壁的韩国、中国,制造业突飞猛进。像钢铁、电子、电机、造船等领域,技术瓶颈没有那么难,中韩迅速崛起,实现了对日本的反超。而日本创新力下滑,产品品质停滞不前,新兴工业和技术潮流,日本一个都没赶上。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8

就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智能家电以及 5G 通信等新兴科技领域,日本都没能孵化出相应的全球化巨头,仅占领了部分供应链企业。日本制造没做好的,中美韩都做好了。日本做好的领域,又被中韩紧追着。

这种高强度的技术创新竞争,对于已经步入老龄化的日本而言,属实是有心无力了。

而且,日本引以为傲的 " 终身雇佣制 ",让日本无时无刻不处于 " 无效内卷 " 之中。

大家不要以为 " 终身雇佣制 " 就没有内卷了。终身雇佣制带来的是大量的 " 无效内卷 "。就比如,捏饭团。大家都没有技术创造,那就比谁捏的时间长。你捏 20 年,我捏 30 年,论资排辈,你永远也比不上我。

为什么互联网大厂要裁掉 35 岁以上的中年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效内卷。没有活干,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非要找一些没用的活来干,还要在周六去加班,因为周六加班,摸鱼一天,多赚五六千。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9

日本财阀垄断了制造业,年轻人缺乏创新创业的机会,加上财阀企业实行终身雇佣制,只要进去了,就不愁失业。这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最顶级的财阀企业,然后从基层做起,做个三五年,激情耗尽,就开始混吃等死。

技术创新?最富有活力的年轻人都在基层打螺丝,哪里来的技术创新?等这批年轻人走上中层管理岗位时,晋升空间就变得无敌狭隘了。与其为财阀拼命,不如干脆躺平。

上面的人要品质,要参数,那就造个假嘛。毕竟,真的造不出来。在这种终身雇佣制下,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开始造假,慢慢升到中层,又勒令新来的年轻人继续造假。大家都不想因为造假丢掉饭碗,撒了一个谎,就要无数个谎来填坑。

这时,日本人就发挥了真正的 " 工匠精神 "!

造假,日本是认真的。他们不仅造,还认认真真地造了 30 年,40 年!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10

你让一个中国头部公司去造假 40 年,员工早就举报了。举报完,顺手跳槽到对手公司,还能拿到一笔丰厚的报酬,既维护了公平正义,又得到了高薪工作,这不一举两得吗?

为什么日本员工不举报?因为终身雇佣制啊。一日卖身三菱,终生卖身三菱。举报三菱造假,那不是砸自己饭碗吗?

在这种氛围下,神户制钢、三菱电机、川崎重工等日本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纷纷跌落神坛,成为 " 工匠精神 " 的粉碎机," 躬匠精神 " 的代言人。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11

队长总结了一下,日本制造业造假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财阀垄断,削弱了日本制造业的创造力。

二是,人口老龄化严重,新兴技术浪潮完全跟不上。

三是,中韩制造业的崛起,对日本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这三点汇聚成一点就是:日本制造业没有创新力了。

日本制造业的“工匠精神”是怎么被击破的? - 12

技术创新,是制造业突飞猛进的本源性驱动力。脱离技术创新,什么 " 工匠精神 " 都是瞎扯淡。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掌握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时," 工匠精神 " 这种溢美之词,基本上就是想怎么吹,就怎么吹。打广告,谁还不会吹啊?

可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技术创新枯竭时,你拿着茅台瓶子,里面装的也不过是 10 块钱一斤的假酒。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