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3日 7.7°C-13.2°C
澳元 : 人民币=4.8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薪火相传 星耀梨园

2022-05-06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伟大变革】

光明日报记者 苏丽萍

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有流传下来的数以万计的优秀剧目,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有众多戏曲名家如熠熠星辰,光耀梨园。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人才培养是戏曲传承发展的根本保障。进入新世纪,戏曲艺术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陷入发展困境,但戏曲工作者仍在积极探索,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在戏校教育之外,从以师带徒、口传心授到名家收徒传艺,从开办研究生班、流派班到多剧种办学——多种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殊途同归,在新老艺术家们虔诚的坚守和传承中,戏曲艺术春色满园,繁花似锦。

昆曲、晋剧、越剧、黄梅戏、粤剧、闽剧、黄南藏戏、二人台等 34 个地方剧种有了大学本科生。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已创办了 6 届,共培养了来自全国 50 余个戏曲院团的 229 名学员。

我国现有 348 个戏曲剧种。

青研班 + 流派班:开创京剧领军人才培养模式

" 请问第七届青研班几时开学?"" 本来是春季开学,但因疫情原因,还未确定具体开学时间。" 今年开春以来,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多次面对这样的提问,虽然回答得颇为无奈,但却一次次地感受到了学员们急切的心情。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简称青研班)创办于 1996 年,学制 3 年,采取 " 集中学理论、名家传技艺、回团搞实践 " 的分段式培养方式,已创办了 6 届,涵盖京剧、昆曲、评剧、豫剧等 15 个剧种,共培养了来自全国 50 余个戏曲院团的 229 名学员。

在全国众多京剧名家的指导下,他们的文化底蕴和表演技巧飞速提升。他们演出的传统戏,有继承,有创新,堪称新的经典。新编戏中,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塑造了属于自己的新角色,也有了自己的代表作。他们中的一至三届学员已成为当今京剧舞台上第一梯队的中坚力量,第四、五、六届学员成为京剧队伍中第二、三梯队的重要力量,在各院团担纲主演,并和第一梯队形成衔接有序的梯次结构。当今中国京剧界诸多知名中青年艺术家,基本都是从青研班走出来的,因此众多京剧老艺术家和理论家都称京剧艺术已经进入了 " 青研班时代 "。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教授认为,青研班的贡献之一是为青年演员的成才搭建了 " 天梯 "。20 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当前京剧舞台上以 60 后领衔,70 后、80 后为主体,90 后、00 后再接续的结构合理的人才格局。贡献之二是实现了京剧艺术高标准、抢救性传承。师父和导师的融合,名师和高徒的对接,学术与技术的并举,学院与剧院的对接,皆是 " 青研班 " 的创新之举。如作为导师的刘长瑜把自己的学生介绍给宋长荣学《红娘》,介绍给蒲剧的王秀兰学《拷红》,打破了 " 同行是冤家 " 的旧俗,以更开放、更现代的师生关系进行新型的教学。

有了青研班的经验,2010 年又开办了中国京剧流派艺术研习班,19 个流派的 66 名学员在学院统筹计划、基地实施教学、院团排练演出 " 三位一体 " 的教学机制下,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如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田磊,本是第四届青研班学员,进入流派班学习后,如今可以演麒(周信芳)派名剧《宋士杰》、马(连良)派名剧《赵氏孤儿》、李(少春)派名剧《野猪林》、盖(叫天)派名剧《七雄聚义》,并在新编历史剧《北风紧》《安国夫人》,改编历史剧《渭南之战》,新编现代京剧《镜海魂》《战士》中都有突出表现。

很多院团评价流派班开办是 " 激活流派,惠及院团 " 之举。所谓激活流派,不仅正宗流派的经典剧目得到传承,一些不常见的剧目,如荀派《霍小玉》《香罗带》、言派《战北原》《鼎盛春秋》、尚派《汉明妃》《绿衣女侠》等,经过挖掘、整理,也重新搬上了舞台。这些在教学中的再创造,既夯实了学员的基础,又使流派传承显现出生机活力和时代精神,也让剧团在演出中焕发了生机。

从 " 传 " 字辈到 " 昆七班 ":让 600 年昆曲活色生香

2001 年,我国的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让在低谷中苦苦挣扎的 800 名昆曲从业者精神为之一振。被称为 " 八百壮士 " 的昆曲人开始行动起来,培养后继者。

2012 年起,原文化部启动了 " 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此时,成立于 1921 年的苏州昆剧传习所中 44 位 " 传 " 字辈艺人已退出历史舞台,上海 " 昆大班 "" 昆二班 "、江苏 " 继 " 字辈、浙江 " 世 " 字辈昆曲艺人成为名家传戏主力。

"1955 年上海戏曲学校成立,第一届昆剧班又叫‘昆大班’,就是在‘传’字辈老师的悉心传授下,成为新中国一代优秀的昆曲表演人才,人称七梁八柱。随后‘传’字辈不顾年事已高,又继续培养‘昆二班’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介绍说,自己就是 " 昆大班 " 的。" 昆大班 " 和 " 昆二班 " 的艺术家,继承了 " 传 " 字辈的优良传统,继续培养了 " 昆三班 ",一直到现在的 " 昆七班 "。

" 昆曲的传承最重要的是师承,很少有人自学成才的。" 蔡正仁自己师从 " 传 " 字辈的沈传芷先生 , 并得到昆曲泰斗俞振飞先生亲授,后来自己也有了弟子。2021 年,苏州昆剧院演出全本昆剧《铁冠图》,其中《撞钟》《分宫》两折就是由沈月泉到顾传玠、沈传芷,沈传芷到蔡正仁,蔡正仁再传周雪峰,一脉相承,代代传递,至此再放异彩。

" 昆曲王子 " 张军是 " 昆三班 " 学员,去年他履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一职。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练好基本功,不仅包括 " 四功五法 ",还得让自己浸润在传统文化中。比如他向蔡正仁老师重新学传统戏《太白醉写》,当拿起毛笔写字时,心里突然 " 咯噔 " 了一下——现在的孩子们都不练毛笔字了。而戏曲的残酷就在于,如果你没有在传统文化中长时间地浸润,当你拿起那支毛笔,当你唱、念那些古汉语戏词的时候,就可能找不到感觉。张军强调说:" 对孩子们来说,基本功不够扎实、传统文化浸润得不够深,就会找不到自信与依靠。"

"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昆曲是古老的,因为它有 600 多年的历史;昆曲也是年轻的,因为它从未停下与时代同行的脚步。这不仅体现在一部部经典之作先后被搬上舞台,还体现在昆曲人永远年轻的心态。是他们的辛勤努力,薪火相传,才使得古老的昆曲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姹紫嫣红开遍。

多剧种办学:为地方戏曲注入新活力

2009 年 9 月,河南省豫剧二团青年演员刘雯卉,怀着兴奋的心情,来京迈入中国戏曲学院的大门,与其他 23 名同学一起,成为国戏首个豫剧班的学员,也成为豫剧历史上第一批本科生。这一年,中国戏曲学院打破单一剧种(京剧)教学体制,开设表演系,开始多剧种办学,开启了有计划、有特色地致力于为各地方剧种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新模式。于是,我国现有的 348 个戏曲剧种,尤其是地方剧种(又称地方戏),也有了拥有本科人才的机会。

十多年过去了,昆曲、北京曲剧、豫剧、晋剧、越剧、黄梅戏、梨园戏、粤剧、闽剧、秦腔、藏剧、吕剧、柳子戏、扬剧、河南曲剧、吉剧、河北梆子、川剧、汉剧、阿宫腔、评剧、越调、湘剧、花鼓戏、赣剧、陇剧、邕剧、琼剧、潮剧、黔剧、滇剧、黄南藏戏、淮海戏、二人台 34 个地方剧种第一次有了大学本科生。这些拥有本科学位的 " 黄埔一期 ",大大提升了所在剧种的人才培养层次、专业综合素质和在全国的影响力。

" 我们今年又新招生了山西蒲剧、上党梆子、青海平弦戏 3 个剧种。截至目前,学院培养的地方戏剧种已达到 37 个,共招生 400 余人,涵盖了昆曲、藏戏、粤剧 3 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29 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和 2 个地方新兴剧种。" 尹晓东解释说。

" 多剧种办学有多种模式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主任王绍军介绍说,其中有订单式的培养,如北京曲剧两届学员班;散进整出河南模式,如首届豫剧班从全国各地招生,毕业后整建制并入河南省豫剧院,组建青年团;依托地方的院校培养模式,如河北梆子、晋剧;对于基层院团濒危剧种高端人才的培养,比如陕西富平的阿宫腔,在全国 200 多个 " 天下第一团 "(唯一团)中树立起这么一个团,起到某种示范作用;大中专台阶式模式培养,即由附中到大学的模式,如闽西汉剧模式。

马金凤、王爱爱、陈智林、申小梅、曾静萍、彭蕙蘅等地方戏名家的加持,让国戏多剧种办学如虎添翼,师生们共同创作了本剧种的新编戏,由此得到了业务上的锻炼和提升 , 并作为毕业大戏汇报演出。2021 年河南越调班毕业演出了新编大戏《山花烂漫》,河南省越调剧团团长申小梅看到大家学有所成,深感欣慰又充满期待。她希望以 19 名本科毕业的同学为骨干力量,成立越调青年团,继承越调艺术,壮大越调力量。

《光明日报》( 2022 年 05 月 06 日 05 版)

[ 责编:曾震宇 ]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