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9.9°C-12.7°C
澳元 : 人民币=4.8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单身成瘾,不婚不育”:90后这代人的选择,早在20年前就已注定

2021-12-28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过去的老一辈的婚姻里,对另一半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希望对方能够踏实过日子,一起抚养孩子长大。

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对另一半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还有许多人决定不婚不育。为什么现在的九零后成为不婚不育大军的主要力量呢?其实答案要从父母身上寻找。

现代单身男女在婚姻问题上有更高的要求,比如会看对方的外貌、身材,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等等。

“单身成瘾,不婚不育”:90后这代人的选择,早在20年前就已注定 - 1

特别是现在的九零后,他们也是现在适龄单身青年的主力军。他们有着独立的个性,思想也更加活跃,他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更注重自我的感受,不愿意勉强自己做违背自己内心的事。

这些九零后成为现在不婚不育主力军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他们的父母身上。

许多孩子在夜里都是听着父母的吵架声入睡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伤害要用一生去治愈。

孩子永远不懂,为什么白天对自己和颜悦色的父母到了晚上就要经常吵架,甚至互相打骂。

“单身成瘾,不婚不育”:90后这代人的选择,早在20年前就已注定 - 2

父母在家里的相处方式能够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婚姻观和择偶观。许多父母在孩子面前争吵和谩骂,最后承受痛苦的都是无辜的孩子。

因为父母在争吵的时候孩子最难过,一边是最爱的妈妈,另一边是最崇拜的爸爸。所以许多夫妻在吵架的时候,孩子们在一旁大哭不仅是因为害怕,更多的是伤心。

父母的争吵中孩子会用眼泪记住这一切,而父母却毫无察觉,甚至以为孩子很快就会忘记了。

孩子们是最希望自己爸爸妈妈感情和睦的人,他们希望自己的家庭是和谐温暖的,爸爸妈妈能够相亲相爱。

“单身成瘾,不婚不育”:90后这代人的选择,早在20年前就已注定 - 3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爸爸妈妈就应该在一起互相爱着对方。吵架只是矛盾引发的,爸爸妈妈很快就会和好的。

但是许多孩子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爸爸妈妈虽然没有马上离婚,只是因为孩子还小,怕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因为许多孩子就是因为父母离异,长大后性格可能有缺陷。

就像我们在每年高考过后,看到新闻上报道许多家长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婚,甚至在民政局门口等待办理离婚手续的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队。这也是最为父母能够为孩子做的最大限度的事情了。

“单身成瘾,不婚不育”:90后这代人的选择,早在20年前就已注定 - 4

他们为了不影响孩子,选择维持十几年的婚姻,有的已经分居多年。他们等待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再办理离婚。

特别是高考对于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许多父母会坚持到这一刻再离婚,也是为了让孩子以最好的状态参加考试。

许多父母做出离婚的选择,也能反映出我们现代人的婚恋观,如果过不到一起就离婚,让自己幸福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争吵的阴影也会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在成年以后也会影响到自己对婚姻的向往。

“单身成瘾,不婚不育”:90后这代人的选择,早在20年前就已注定 - 5

父母离异带给孩子心灵上不可愈合的伤,就像一个残忍的烙印,永远刻在孩子的心上。他们在以后与异性之间的相处和未来的婚恋等方面都有一些阴影。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思考婚姻和家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富,他们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他们开始对婚姻和孩子产生疑问,是否自己的人生也要被这些事情所支配?年轻人在思考的过程中对于传宗接代的理解,周围人对自己的压力成为自己产生结婚生子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

“单身成瘾,不婚不育”:90后这代人的选择,早在20年前就已注定 - 6

由此得出,父母破裂婚姻对这代人的婚恋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0年前开始,当90后这代人尚且年幼的时候,他们不婚不育,享受单身的选择就已注定。

对于现在许多九零后不想结婚的想法,他们的父母长辈们是最不能接受的。因为没有后代意味着自己的家族就失去了继承人。

而且在现代社会,如果不婚不育在以后生活中都会受到人们的议论。许多年轻人不想像自己的父辈一样,一辈子都处于婚姻和孩子的压力之中。这些年轻人更向往自由的生活,他们从事业和生活中一样能够获得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许多年轻人愿意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自己的爱好和工作中,在其中发掘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想因为自己没准备好,匆忙地结了婚当上了父母。

“单身成瘾,不婚不育”:90后这代人的选择,早在20年前就已注定 - 7

这样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不仅是九零后,以后的年轻人将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不婚不育的队伍中。

但是要做到完全的不婚主义,实在需要勇气。因为要考虑到自己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承受力面对世俗的议论。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