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7日 3.9°C-10.9°C
澳元 : 人民币=4.79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36氪首发 | 「航天驭星」完成近2亿A++轮融资,持续推进航天测控方案的布局和建设

2021-10-08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36氪获悉,近日,中国商业卫星测控企业「航天驭星」对外宣布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合投方为东方证券、峰谷资本、天大海棠基金,同时得到了元航资本、嘉铭浩春、明势资本、银杏谷资本等众多老股东继续重磅支持。据悉,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持续研发、及商业化推进。

今年7月,英国七十岁的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乘坐自家公司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的飞行器第一次实现了商业太空旅行,笔者认为,近年,商业航天迎来高速发展的趋势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商业载人航天只是商业航天的发展的一个分支。根据据欧洲咨询公司发布的《2020年航天经济报告》,2020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再创新高,达到385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5.2%。同时,根据未来宇航研究院统计,国内已发的卫星星座计划达20余项,2025年前我国将发射约3100颗商业卫星,商业卫星制造产业年均市场规模将达到136亿元人民币。

商业航天加速发展的背后,航天测控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航天器与地面联系的纽带,决定了航天器成功发射以后能否成功执行任务。测控系统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分别是装有测控应答机的航天器、航天测控站和航天测控中心。测控站作为测控系统组成的最重要部分,它的任务是直接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遥测、遥控和通信等,它将接收到的测量、遥测信息传送给航天控制中心,根据航天控制中心的指令与航天器通信,并配合控制中心完成对航天器的控制。测控中心是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网进行信息收集、交换、处理和控制的中枢。

可以预见,随着卫星在轨数量的激增,测运控服务需求也将呈现爆炸式增长。业内人士指出,在轨卫星的寿命一般在几个月到十几年不等,若无法好好利用,不能让卫星任务饱和,那么就是在浪费资金。根据市场公开信息,以航天驭星、西安运控、中科天塔等公司为首的专业商业航天测运控公司陆续进场,为在轨卫星提供服务,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融资活动。

36氪首发 | 「航天驭星」完成近2亿A++轮融资,持续推进航天测控方案的布局和建设 - 1

(成立较早的商业航天测运控公司发展情况概览,36氪绘制)

关于卫星测控,业内普遍观点认为,建站投入大、周期长、过程繁杂,商业航天公司通过采购商业测控服务,即可实现降本增效的效果,自建站的效益低。业内人士指出,一个测控站点的投入最少五六百万到几千万不等,最重要的是需要实现站点的广泛甚至全球布局,来支持星座业务的落地。同时,还要具备强大的任务规划和多地站点协作能力。

航天驭星是36氪持续关注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其主营业务是为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航天驭星为用户提供航天器在轨综合管理和航天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包括卫星频率协调与发射许可申请、卫星测运控数传一体化解决方案、卫星寿命周期空间安全服务与遥感卫星定标服务。目前提供的产品主要有多功能基带、星上通信机、应答机、测运控软件、测控数传一体化多功能地面站、便携站等。

在国内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航天驭星具备先发优势:建设了中国首个第三方的商业卫星测控站并取得国内第一个商业卫星测控站电台执照;建成了中国首个第三方的商业卫星智能运营中心;建成了中国首个第三方覆盖全国的商业卫星测控网;建成了全球首个集成像遥感卫星和非成像测高卫星的综合定标场。

航天驭星CEO赵磊指出,测控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地面站或者几个地面站的问题,更是一个服务体系的问题。广义的测控解决方案是一个天地通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即测控服务+硬件设备和软件。

截止目前,航天驭星已经完成了数亿元融资,商业卫星测控网的完成度国内领先:已经建成了包含近50台套自建地面站与十数台套合作地面站,测控范围覆盖了欧洲全境、亚洲、南美洲、非洲大部分地区。此外,航天驭星还是行业内最早推出测控云平台的公司之一,初步建成了“天地一体化航天数据服务体系”:目前集测、运、控、用一体的天地资源航天互联云平台已经迭代至4.0版本。

基于其领先的技术地位和口碑优势,目前的拓客模式以直销为主,覆盖的客户既有商业航天公司,如:星河动力、星际荣耀、银河航天、和德宇航、九天微星、天仪研究院、国电高科等;也有传统的国有卫星研制和应用单位与高校,如:中科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电子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

据悉,从上一轮融资到现在,航天驭星主要在创新上投入较多资源,已在测控基带等硬件产品取得进展,同时,市场对在商业遥感卫星定标服务也给予了积极反馈,整体看,创新业务和存量业务的商业化进展都较为顺利。航天驭星CEO赵磊认为,公司现在已经进入商业化良性发展的平台期,利用核心技术推出了多个产品组合,覆盖不同场景下的客户需求。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