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6.0°C-10.9°C
澳元 : 人民币=4.82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被迫“投敌”的兵部尚书,崇祯推他去死,也推没了大明王朝

2021-09-28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被迫“投敌”的兵部尚书,崇祯推他去死,也推没了大明王朝 - 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崇祯十五年,兵部尚书陈新甲被斩首于京城西市,惊呆了整个明朝官场。

明朝的兵部尚书身肩国防重任,在朝堂位高权重,可崇祯依然说杀就杀,不免让百官产生兔死狐悲之感。

很快,朝堂上人人都知道陈新甲之死的真相,这直接导致了陈新甲死后

,明朝官场风气为此一变,间接断送了崇祯最后的翻盘机会。

那么,陈新甲之死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何他的死会断送崇祯最后的机会呢?

一、和谈

崇祯十三年,松锦之战爆发。

皇太极率八旗铁骑兵分三路,围困锦州、松山等重镇,清军一路势如破竹,眼看就要突破关宁防线的封锁了。

与此同时,

明朝内部也战火不断,闯王李自成攻城略地,兵锋直指京城。

一时间,明王朝两线作战,心力交瘁。

被迫“投敌”的兵部尚书,崇祯推他去死,也推没了大明王朝 - 2

兵部尚书陈新甲建议崇祯先安内再攘外,暂时与皇太极议和。

这一建议正中崇祯下怀,但明朝官场文化十分看重气节,崇祯虽然贵为天子,也不敢将“议和”二字公然宣之于口。

于是,崇祯很含蓄地对陈新甲说:“城围且半载,一耗不达,何间之乘?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

一句“可款则款”算是为议和定下了基调,

心有灵犀的陈新甲马上推荐马绍愉作为谈判大使,

前赴沈阳执行谈判任务。

按理说,两国谈判这样的大事自然需要有崇祯的敕书。

可崇祯出于顾虑,只赐予了马绍愉二品衔,却没有给予他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结果马绍愉到达宁远后,根本无法与清军接洽。

无奈之下,马绍愉只得又派人回北京去取崇祯的授权书,然后在崇祯千叮咛万嘱咐的保密声中开始了与清军的和谈。

马绍愉派人取敕书的时候,清军也加紧了对锦州、松山的围困。

等到双方开始谈判时,锦州、松山已经全部被清军攻陷,以致于马绍愉刚一坐上谈判桌,便天然处于弱势地位了。

和谈开始后,

拥有绝对优势的皇太极在谈判中狮子大开口,

他向明朝索要每年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二百万两的岁币。

面对皇太极的漫天要价,马绍愉就地还钱,一口气杀价到黄金一万两,白银百万的。

被迫“投敌”的兵部尚书,崇祯推他去死,也推没了大明王朝 - 3

如此你来我往,数轮讨价还价后,双方最终达成了共识,马绍愉的和谈之旅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泄密

圆满完成和谈使命后,兴奋不已的马绍愉的立刻给上司陈新甲写了封书信,详细报告此次和谈的细节。

马绍愉写这封书信的时候,

无论是明朝方面还是清朝方面都将和谈视为最高机密,

关于和谈的内容更是从不让外界知晓。

怎奈天意弄人,马绍愉的书信送达陈新甲处后,陈新甲看完书信便顺手放在书桌上。

结果,

陈新甲的仆人误以为这份记载着重大机密的书信是普通的塘报,

随手交给塘报官传抄。

于是乎,明朝百官很快惊讶地发现,平日里平淡无奇的塘报现在竟赫然记载着详细的和谈条件:

一,明朝每年馈赠黄金十万两,白银二百万;清朝回馈人参千斤,貂皮千张;

二,宁远双树堡中间土岭为明界,塔山为清界;

三,遇凶吉大事,两国互相庆吊。

除了详细的和谈条件,

塘报中还附赠了一份马绍愉和皇太极讨价还价的细节,

生动程度简直比最八卦的小报还劲爆。

这份干货满满的塘报犹如掉入油锅中的星火,让明朝的官场瞬间炸了锅。

一时间无数弹劾的奏章如雪花般飞到崇祯的案前

,自诩“清流”的一众官员们更是群情激奋,唾沫星子差点淹死了崇祯。

被迫“投敌”的兵部尚书,崇祯推他去死,也推没了大明王朝 - 4

或许是百官们声势浩大的阵仗太过惊人,崇祯皇帝再也不敢承认自己“可款则款”的主张。

为了平息众怒,

崇祯决定弃军保帅,一道旨意严加斥责陈新甲,

试图让陈新甲成为自己的背锅侠。

哪知陈新甲一直认为自己是奉旨办差,收到崇祯的斥责旨意后不但没有背锅的觉悟,

反而写了一封自辩书,

还在其中引用了多条崇祯的圣谕。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崇祯,不久后,崇祯杀陈新甲灭口,还给陈新甲泼上了一盆“私款辱国”的脏水。

三、南迁

陈新甲死后,明朝不但丧失了宝贵的和谈机会,朝堂上也没了能力出众的实干官员了。

在这样的官场文化下,明朝陷入了更深重的内忧外患中。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

崇祯一度想迁都南京,但当他向内阁、六部及朝中百官问计时,大臣们为免成为第二个陈新甲,竟没有一人肯提出迁都的主张。

结果,

迁都的提议就这么一直拖到了三月,

眼看李自成大军离北京越来越近,有个好心的官员忍不住说:“不如先送太子去南京吧”。

哪知此话一出,立刻有其他官员反驳说:“奉太子南迁,意欲何为?难道想效法唐肃宗灵武故事吗?”

最终,北京城破。

崇祯带着“百官皆可杀”的恨意黯然去了煤山,而那些一身正气的官员们则满脸谄媚的迎接着他们的新主人。

被迫“投敌”的兵部尚书,崇祯推他去死,也推没了大明王朝 - 5

其实,早在陈新甲之死时,崇祯的翻盘机会就已经断送了。

可惜崇祯至死不悟,临死还不忘将亡国的责任甩锅给手下,徒留下一段让人心生无限感慨的传说。

参考资料:《明史》

明宪宗为被老爸“冤死”的叔叔朱祁钰平反?真实原因关乎大明国运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为何能突然发迹?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