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9.9°C-12.7°C
澳元 : 人民币=4.83
墨尔本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俄乌冲突:世界是否走到“逆全球化”的临界点(组图)

2022-03-29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这场俄乌战争已经过去一个月。从第一天的攻城略地、摧枯拉朽,发展到今天的拉锯战、割喉战。俄、乌双方在这场传统战争中都损失惨重。更惨重的是,据统计,已经有1,000万乌克兰人背井离乡。对于欧洲来说,难民潮还只是第一步考验。

战场之外,带给全球的冲击是:打的是乌克兰,制裁的是俄罗斯,但破坏的是全球秩序。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全球化就这样成为了武器。全球化,让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今天也因全球化,见证了“美元武器化”与“大宗商品武器化”的正面冲突。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的担忧就开始显现。2016年特朗普上台之后,“逆全球化”魅影再现,中美贸易战等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而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了三年,极大地助长了逆全球化态势,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前景表现出极大担忧。终于,如今一场战争,西方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成为了一场大规模去全球化的压力测试。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董事长兼CEO拉里芬克(Larry Fink)在致贝莱德股东的一封信中表示:“俄乌战争终结了我们过去30年经历的全球化。”

“美元武器化”已习以为常

战争爆发后,西方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祭出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措施"套装"。最致命的两大杀招:一方面首次切断一些俄罗斯银行接入环球同业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对俄罗斯金融体系“断网”;另一方面冻结俄罗斯央行外汇储备中存储在西方的部分。美国还在讨论冻结俄罗斯价值1,320亿美元黄金储备的可能性。这次是“美元武器化”的终极模式。

之所以美元拥有霸权,是因为美元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全球至少有一半的跨境贸易使用美元结算。美元是各国中央银行和资本市场的首选货币,约占全球证券发行和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二。任何参与全球经济的金融机构都几乎无法绕过美元,当今世界金融系统运行的基础设施深受到美国影响。大多数国际交易都是由美国“代理”银行通过纽约以美元清算;银行间使用的主要跨境消息传递系统——全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其成员每天相互传递3,000万次讯息;另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网络是纽约清算所协会经营的清算所同业支付系统(CHIPS),每天对约1.5万亿美元的支付金额进行清算……这些就给了美国以一定程度的“治外法权”。而美元的武器化,就是美国依赖美元作为全球结算的主要货币的地位对他国实施经济制裁。

俄乌冲突:世界是否走到“逆全球化”的临界点(组图) - 1
俄乌战争后,俄罗斯金融体系被“断网”(Sberbank)

美国行使这项“治外法权”也是屡屡“得心应手”。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开始以切断美元获取能力和使用美元渠道、禁止全球金融机构与受制裁对象交易为主要制裁手段。美国使用上述的SWIFT和CHIPS系统来监视全球金融活动,来确定是否有违规行为。如果被排除在这两个基础设施之外,任何机构都将变得孤立并最终瘫痪。因此,在美国之外的个人和机构也会受美国的“长臂管辖”,处在被美国惩罚的威胁之下。

特朗普上任之后,将金融武器化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曾使用制裁手段惩罚伊朗、朝鲜、俄罗斯、土耳其、委内瑞拉等国。在此轮全方位封锁俄罗斯之前,美元武器化最典型性案例是伊朗制裁。美国拒绝伊朗银行访问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而95%的全球美元交易都通过这一系统清算;美国也制裁任何与伊朗进行交易的金融机构,除非这一机构不再希望参与全球美元交易。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大力推行二级制裁,针对的是与黑名单国家进行贸易的其他国家/地区的公司。

冻结俄罗斯央行在海外外汇储备资产,也不是新招数。美国已经不止一次直接冻结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定之后,美国便直接冻结伊朗大量外汇储备。另外,去年8月份拜登政府在让美军撤离阿富汗的同时,还冻结阿富汗一大笔美元资产,这笔资产对长期经历战火的阿民众来讲,无疑是一笔“救命钱”。近期,美国政府宣布,要将所冻结的阿富汗央行外汇储备的一半留在美国。

一次全面压力测试?

冻结俄罗斯央行在海外外汇储备资产,迫使俄罗斯央行无法在外汇市场市场提供必须的美元头寸,支撑卢布汇率,导致卢布暴跌,俄罗斯央行紧急上调利率到两位数,同时限制居民兑换美元,限制资金跨境流动。俄罗斯毕竟不是伊朗、阿富汗,普京宣布,与所有“不友好国家”的天然气交易将改用卢布结算。卢布应声大幅升值,天然气价格也迅速拉高。

坦白说,此举可能使俄罗斯规避一些制裁,并可以提振该国货币卢布。但具体如何操作尚需观察。而且此举也可能伤害俄罗斯的偿债能力,削减其进口,使经济难上加难。

但毫无疑问,俄罗斯手上的“武器”就是能源。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绕过了为俄罗斯油气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比如说最大的俄罗斯储备银行(Sberbank)就不在断网之列,因为西方至少当下还希望保持俄罗斯油气的出口,不希望上世纪七十年代两次海湾石油危机的情况重演。

俄乌局势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大宗商品市场全面飙升。包括原油、天然气、黄金、、小麦、棕榈油等在内的多类商品价格来到历史高位。对于全球商品市场来说,俄乌局势的升温,正在推动供应局面的进一步紧张。

这就是俄罗斯手上的筹码。姑且,让我们将之形容为美元霸权与大宗商品霸权的正面碰撞。而两者迎面碰撞的结果,是一场全球范围大规模去全球化的压力测试。

这不仅仅是对俄罗斯经济崩溃的压力测试,更是对全球化本身的压力测试——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三大基石——全球化的金融体系、全球化的大宗商品市场、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都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挑战。

多年以来, 全球化金融体系弊病早已暴露无遗,美元霸权不断被滥用,显然不是一个新话题。而美元武器化本身就是不平等不公正机制的“果”。每每挥舞金融大棒动辄对他国进行经济制裁,到底需要经过什么样的流程,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从来都没有。而这些行为已经诱发了很多负面反应:不同国家都担心全球金融体系缺乏财产安全保护,这种将央行储备资产“武器化”的做法将威胁地区和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从长期来看,美国滥用金融制裁措施已经推动了一些国家去美元化。长期以往,必将逐步削弱美元霸权及其世界储备货币地位。

再看大宗商品市场方面。大宗商品交易商所,在全球寻找资源、在全球销售,是大宗商品市场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石。大宗商品全球化属性,其供需不确定极易对一些国家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此番,俄罗斯就宣布对世界市场对俄依赖较大的产品实施严格限制或暂停出口,包括化肥、贵金属、工业金属、木材、小麦和糖。原本长达两年的新冠疫情,加之,地缘格局乃至战争的爆发,造成大宗商品市场的大涨大跌,对全球经济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极大增加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各国对大宗商品价格稳定性的追求,势必将向增加双边物物交易、双边货币互换、多个经济体的货币内部结算方式转变,而这其实将进一步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当去全球化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分裂,大宗商品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就会随之动摇。

其实,此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缘故,各主要国家接连受到疫情冲击,加上国际运输网络梗阻,全球供应链原本就已经出现大量断点。而俄乌战争产生的严重的外溢效应,是导致的粮食、能源、半导体、汽车等多种产品供应链中断,令多国受到影响。在区域冲突与西方制裁的阴影之下,全球供应链正变得愈发脆弱。我们正身处一个新冠疫情尚未离去,地缘政治冲突随之再起,全球供应链剧烈调整的世界。普通民众将全球冲突和全球化逆潮付出高昂的成本。

金融体系、大宗商品市场、供应链,三者又交织起来,相互影响。后续带来的连环效应需要仔细观察。必然会发生的现象是:原料供应链的中断将导致全球多种产品长期短缺,令全球通胀不断升级,新一轮经济危机在酝酿中。

俄乌冲突:世界是否走到“逆全球化”的临界点(组图) - 2
普京:“不友好国家”买天然气,只接受用卢布结算。

而这场去全球化压力测试的最坏结果,是世界重新会到冷战前被切割成对峙而不互联互通的两个世界。在俄罗斯已经看到些许苗头:美欧跨国公司纷纷响应制裁。英国石油、壳牌、埃克森美孚等纷纷撤出在俄石油天然气公司的股份。波音、空客、万事达、维萨卡、、微软、IBM、苹果、英特尔、谷歌、推特、脸书、华纳兄弟及迪斯尼等纷纷撤出俄罗斯。俄罗斯采取强硬反制裁。俄方宣布禁止出口产品清单,计200多种。包括科技、电信、医疗设备、交通工具、农机等。将48个国家和地区列为不友好国家(地区)清单,取消其专利费,用卢布偿还贷款,禁止粮食对其出口。将59家外企列入黑名单,包括苹果、大众、宜家、微软、IBM、壳牌、麦当劳、保时捷、丰田、H&M等。其公司及管理层面临被扣押账户和资产、引入外部管理层及财产国有化。

“逆全球化”不可避免?

已经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俄乌战争可能是全球秩序演变的一个分水岭。

回首看近代以来全球化的推进,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主导了第一轮全球化。蒸汽机时代的来临生产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蒸汽船和铁路广泛使用大大加速了这些物质财富的贸易流通。二战彻底终结了英国的统治,强势崛起的德国也一并被摧毁,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工业方面随着汽柴油机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贸易运输效率。再而后到了互联网时代,全球的通信成本变得接近于0。交通、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如今我们熟悉的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的秩序貌似是开放包容的秩序,但内部矛盾丛生。新自由主义无法解救资本主义的秩序,而美国在推动后冷战的全球化过程中只是强调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也导致全球化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赢家和输家,以及贫富差距拉大、民粹主义横行、全球舆论场撕裂等各种问题。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有所拉大,尤其是发达国家国内不平等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代表产业工人、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利益的右翼民粹主义者乘势提出正是全球化导致了不公平贸易,进而恶化收入分配并加剧社会分裂。对此,他们鼓吹国家至上、身份认同、反自由贸易协定、反移民、反建制派,由此掀起了又一波来势汹汹的逆全球化思潮。曾经的全球化旗手——美英等“盎格鲁-撒克逊式”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新一轮逆全球化的始作俑者。

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而都不愿意说破的是,美国之所以成为了“逆全球化”的旗手,是因为美国的相对衰落。最初作为先进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制造中心,然后逐步把产业以资本输出的方式转移到后发展中国家,自己越来越成为依赖金融、过度消费、过度举债的食利者,并由此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在位者的金融、军事等国际秩序。这一切成也美元、败也美元。这个过程从经济上看是有利可图的,但从竞争力、安全和政治上看却会导致霸权基础衰落,其间的背离达到不可持续的地步必将导致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俄乌战争爆发,美国越是用着最极端的手段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将“美元武器化”发挥到极致,越加在告诉世界,美元不可信,当下全球化体系不可信。而战争,或许就是新旧秩序调整将带来的阵痛、摩擦和动荡。

俄乌冲突:世界是否走到“逆全球化”的临界点(组图) - 3
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了一列系列“逆全球化”的经济政策

其实,一直以来,美元国际地位或者说霸权地位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是美元(国)自身。综合迄今为止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程可见,美元地位面临着三大威胁:一是美国国内经济矛盾、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无法改革导致的孤立主义或单边主义的对外政策;二是将美元体系“武器化”;三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遭到日愈增多的破坏,导致无限量QE的经常化或者长期化。目前,美联储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从“最后的贷款人”转变为“最后的做市商”,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赚到钱”,过渡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借到钱”,更发展到2008年以来的“印出钱”。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元体系正在积累着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孕育着更大的危机。这一过程一旦开启,很难被逆转。

俄乌局势貌似偶然,但存在历史必然。我们处在百年大周期之中,贫富分化、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地缘冲突、国际秩序重建等现象均是当前经济社会大周期阶段的必然现象。所有过去、现在及未来所发生的,都有其内在规律性,而不是随机事件。尽管短中期内“逆全球化”仍不是焦点,但美国的相对衰落确实已经埋下了注脚。二战后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化体系,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金融秩序,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站在了十字路口。俄乌战争,或许就是旧周期和秩序的解体,以及新周期和秩序的开启。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Kelly郭怡璇XD
Kelly郭怡璇XD 2022-03-29 回复
为何要在疫情肆虐的时候雪上加霜。。
Rachel_ZzZz
Rachel_ZzZz 2022-03-29 回复
为无辜的人民祷告
苏菲亚的小世界
苏菲亚的小世界 2022-03-29 回复
战争何时了。。
1234567
1234567 2022-03-29 回复
最可怜的始终是人民
糖豆豆要改变
糖豆豆要改变 2022-03-29 回复
乌克兰加油!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电话: (03)9448 8479

联系邮箱: info@mel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